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2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205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617篇
社会学   86篇
统计学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最近非典型性肺炎在我国猖狂蔓延,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制度正在经受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这次非典危机充分暴露出了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契机,进行政府危机管理制度的创新,以不断提升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2.
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纳粹德国与中国国民政府的"易货贸易"经历了从形成到兴盛的过程。德国商人克莱因与1936年的《信用借款合同》分别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关键性人物和标志性事件。此外,中德两国各自的内政及外交因素也是影响上述贸易进程、推动"易货贸易"兴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3.
试论五代十国时期南方诸国宗室内争的发生原因@何灿浩$宁波大学文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相似文献   
104.
论南京临时政府失败的财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临时政府将政权拱手让给袁世凯,最主要的原因是严重的财政困难.一方面临时政府没有稳定的财政来源,另一方面包括军费在内的支出却十分浩繁.由于国民贫穷,所借内债有限;由于列强的贪欲,所借外债甚少,且引起了临时政府内部的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105.
文章论述了北仑区政府在 2 0 0 3年开发开放中的 6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06.
走私贸易是抗战时期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它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抗战时期敌我双方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因此,国民政府相当重视缉私问题,国民政府应对日寇走私策略演变的统一缉私制度尚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但略显迟滞,消极应战的政策和措施居多,不过国民政府的缉私制度在抗战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美国联邦文官考试制度的起源及其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制度是美国联邦文官制度的核心。19 世纪中后期美国联邦政府实行文官考试制度伊始,这一制度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得到调整与完善。从1883年《彭德尔顿法》颁布时所确立的“实用性”原则与“专才”结构、20世纪中期从理论上到实践中所增加的“通才”考试内容、20 世纪后期取消对以黑人为主的少数种族在考试方式方法上的歧视以及新旧世纪之交加强文官主管机构(联邦人事管理总署)对考试的责任,进一步反映出美国文官考试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108.
花都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模式选择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担保体系制度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主要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根据花都区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需求,通过对世界上一些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实践的比较,具体分析了各种运行模式的利弊得失,提出了建立花都中小企业信用担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和七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9.
农地流转中政府与农户目标选择的矛盾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深入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将成为日益普遍的现象。针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流转过程中涉及到的两大利益主体———政府和农户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目标选择的差异性即矛盾入手,对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矛盾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提出了促使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和政府的微观目标与宏观目标相统一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0.
作为新政期间法制改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的习惯调查是国家政权在立法实践中对本土资源进行全面整理利用的一次巨大尝试。调查是在宪政编查馆和修订法律馆的管理下分别进行的。民商事习惯调查是清末习惯调查的一部分。清末的习惯调查尽管规模巨大,但在组织管理上缺乏协调一致。受限于清末预备立宪的时代背景,其在发挥为修订和审核法律的参考作用方面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