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8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328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924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共产主义不仅是指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社会批判的一系列价值原则,还是引导社会存在超越自发性、盲目性、无序性和异己性走向自觉性、有序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改造运动。因此,仅仅把它理解为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理解为未来的理想社会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92.
1956年毛泽东在主持写作“两论”的过程中,提出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重要课题,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背景。“两论”从哲学层面发出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先声;产生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萌芽,成为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理论旗帜,为实现第二次结合提供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武器;奠定了邓小平实现第二次结合的认识基础,孕育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因子。  相似文献   
93.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文艺思潮,对唯心主义思辨哲学通过宣扬自我意识和绝对理念所表现出来的错误的历史观念、封建主义和封建社会主义所宣扬的滞后的倒退的历史观念、空想社会主义文化思潮所宣扬的超前的虚幻的历史观念和教条主义的社会文化思潮所宣扬的各种时空错位的历史观念等进行了深刻的解析,对推动历史发展,弘扬历史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公共行政关系的演进使得行政法随之发生嬗变:传统视阈下,谈不上行政法治。到了近代,行政法从限权到控权,从一种消极的、形式上的法治到一种积极的、机动的法治。现代视阈下,行政法与公共行政的关系被不断地调适,突出表现为行政主体多元化、行政合同和行政救济的运用。现代中国的发展同样需要有自己的行政法体系,从行政权、行政行为这两个基本的行政法范畴入手,探讨和谐社会语境下行政法的特质,可利于不断完善行政法体系,使之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95.
历史唯物主义所主张的公平分配、重视个人、全面发展等价值观念,整体主义、进步主义、主体主义等研究方法,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原因、不发达国家如何发展自己、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等方面的理论观点,对于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历史唯物主义与发展研究的目的和重点不一样,我们要正确理解这种指导作用,特别是要注意,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所有价值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都对发展研究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6.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一生从现实出发致力于寻求正确的社会科学理论,尽哲学的全力来促进实业和科学体系的形成与完善,致力于为人类谋取幸福。圣西门在42岁开始写作的时候,提出要建立新的哲学。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思想是圣西门新哲学体系的基本核心;强调决定论是科学方法论的哲学指导原则;规定了哲学家的主要任务,展望了社会发展的未来。圣西门的新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接近唯物史观、接近唯物主义原则。这是圣西门最大的贡献。圣西门不仅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滋养。  相似文献   
97.
论宋代文言小说中女性形象演变的文学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北宋到南宋文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身份、性格、行为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是因为两宋小说作者在创作中采取了不同的视角,在女性形象中寄托了不同的人生理想,从而赋予女性不同的心理和行动。这种差异并非孤立,它不但使两宋妇女形象有不同的美学意义,而且与宋代小说的总体演变相一致,是整个小说史变迁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98.
1920年井田制辩论:唯物史观派与史料派的初次交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文史哲》2003,(3):32-38
192 0年井田制辩论不仅在经济史上有重要意义 ,更是 2 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代表着唯物史观派与史料派的初次交锋。辩论根源于治史理念上的歧异 :史观派的胡汉民、廖仲恺视史实重建为中心任务 ,史料派的胡适以史料整理为首要工作。针对井田制问题 ,双方的立论角度和研究门径截然异趣 :前者侧重于井田制的经济史分析 ,努力借取西方社会科学的成果和方法 ;后者着眼于井田的史料沿革 ,谨守广搜精考、穷源毕流的清儒成法。作为方法之争的井田制辩论 ,史观派最终占了上风。其后史观、史料两派的命运却大为不同。  相似文献   
99.
陈煜斓 《社会科学》2007,(4):170-176
李叔同的“学堂乐歌”创作是一种“别求新声”的现代追求;是一种不失传统的现代创新。他要借助西方的美学情调,推崇中国的精神内核。他的歌词创作未完成文学语言由古代韵文向现代白话的彻底转变,但从形式上打破了旧韵文的传统格局,而且创造性地运用了古代词牌长短句的特点,在形式上又发展了现代长短句歌词的新品种,并依照西洋乐曲形成了自己崭新的结构。他在用西方音乐形式与“本国语言”向人们诉说最深沉的感情的同时,也展示了“学堂乐歌”民族性与现代性相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0.
论实践作为哲学概念的理论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生活实践的态度不同,西方哲学史上出现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两大传统。马克思哲学属于实践哲学传统。由于理论把握实践的进路不同,出现了理论把握实践的三种范式,即伦理—行为范式、技术—功利范式以及马克思唯物主义所代表的生产—艺术范式。对实践概念的解释贯穿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准确理解实践概念的理论意蕴,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