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142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698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By building on a genetic‐inspired attribute‐based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afety risk analysis, we propose a novel approach to define, model, and simulate univariate and bivariate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at the situational level. Our fully data‐driven techniques provide construction practitioners and academicians with an easy and automated way of getting valuable empirical insights from attribute‐based data extracted from unstructured textual injury reports. By applying our methodology on a data set of 814 injury reports, we first show the frequency‐magnitude distribution of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to be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many natural phenomena such as precipitation or earthquakes. Motivated by this observation, and drawing on state‐of‐the‐art techniques in hydroclimatology and insurance, we then introduce univariate and bivariate nonparametric stochastic safety risk generators based on kernel density estimators and copulas. These generators enable the user to produce large numbers of synthetic safety risk values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data, allowing safety‐related decision making under uncertainty to be grounded on extensive empirical evidence. One of the implications of our study is that like natural phenomena, construction safety may benefit from being studied quantitatively by leveraging empirical data rather than strictly being approached through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using subjective data, which is the current industry standard. Finally, a side but interesting finding is that in our data set, attributes related to high energy levels (e.g., machinery, hazardous substance) and to human error (e.g., improper security of tools) emerge as strong risk shapers.  相似文献   
32.
十二五期间,国家要求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作为后起之秀,高职院校借此发展东风,迅速兴起信息化建设热潮。但在信息化建设中认识不到位、重复建设、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层出不穷。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信息化实际,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改进意见,以期促进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高效、扎实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33.
目前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正处于解构主义多元化的阶段,解构主义翻译观的新思路和新视角对于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建设有着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解构主义理论本身有诸多的局限性,但其所蕴涵、倡导的解构精神,对于开拓研究视野、深入认识翻译的本质、建构更加科学理性的翻译理论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借鉴外国思想文化的同时也要继承地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翻译理论,以期科学系统地构建自己的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34.
晚清立宪派作为改革力量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江苏立宪派则是立宪派的中坚力量,以其自身优势意图引领和把握立宪运动的走向和动态。文章通过考察江苏立宪派的地域特征、人员构成和来源背景可以看出,江苏立宪派群体得以构建主要源于地缘因素与经济基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经济条件及开明并保守的政治性格等三个主要特征也决定了其在晚清立宪运动中的政治心理与行为方式,从而使其作为一支重要的基层改革力量对晚清立宪运动的效果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和谐社会建设包括这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人生四大领域的和谐以及这四大领域自身的和谐。但这四大领域之间矛盾重重,破解难题的瓶颈就是文化领域。因为文化的核心和本质是价值观体系,正是价值观决定经济、政治、社会人生领域如何运行。因此,应该下大气力做好文化领域的工作,确立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文化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四大领域的和谐。  相似文献   
36.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是地方政府推动高等教育追求卓越的精英政策之一,其目标定位、涉及范围、支持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虽然工程权衡了学术性与功利性、效率与公平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但是仍然无法摆脱强化精英主义的质疑。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政治场域和学术场域的行动者和机构围绕优势学科建设同台博弈,或竞争,或合谋,最终促成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进而加剧了精英主义制度化的进程。破解精英主义制度化,也就是精英主义再生产的难题,一方面要实现公平正义的政策环境,制定合理公平的教育政策,同时建立必要的补偿机制;另一方面,则需要处于场域斗争中的教育机构的觉醒,来争取自身的各种权利。  相似文献   
37.
土客籍矛盾曾严重地影响了井冈山斗争时期根据地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是宛希先、袁文才、王佐等被错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土客籍矛盾产生的根源在于随着客籍人大规模的迁入,土客籍在政治权利、经济利益以及文化、习俗、观念等方面产生矛盾,在井冈山根据地建设中则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基础、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以及土地革命的进程。  相似文献   
38.
优质专业是一种具有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的榜样专业,可以带动各种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高师院校英语优质专业应有明确的专业定位,大力加强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办学资源、实践教学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建设,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9.
张大维 《社会工作》2011,(16):5-8,11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镇如何推进社区体制改革、建设和谐社区是当前城镇基层实际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街道为例,总结了罗村街道社区体制改革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0.
秦国能统一中国,除了政治、军事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个被史学界忽略的因素:建立了完整的经济战略体系。这套体系包括后勤基地建设、经济改革以及交通路网络。这套体系为秦统一战争提供了巨大的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