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19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李贺诗歌具有独特的结构方式 ,大致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章法跳跃 ,跌宕起伏 ;二、起结无定 ,不蹈常规 ;三、虚实错综 ,变化多姿 ;四、意脉内藏 ,连接无迹。这种结构方式为李贺诗歌开辟了一种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72.
"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题研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达(1890-1966)是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20世纪的近半个世纪中,李达通过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阐释再创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中国特色性格.  相似文献   
73.
宋辽金元史专家李涵师承于陈寅恪、聂崇岐、翁独健等史学巨擘 ,在近半个世纪的治史生涯中潜心学问 ,严谨创新 ,对宋辽金元史研究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代表作《蒙古前期的断事官、必赤、中书省和燕京行省》等见解独到、考论严密、分析深刻 ,被公认为蒙古国家中央官制研究的经典之作。她的研究善于贯通比较 ,由此及彼 ,从而得出超越一时一事局限的科学结论 ;善于以小见大 ,从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折射大的社会场景 ,具有鲜明的特色。与此同时 ,李涵先生把教书育人视为更重要的事业 ,她不仅重视对学生治史基本功的培养 ,而且善于采用多种方法开启学生的悟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尤其强调创新、求实、严谨的学风 ,以自身的表率加以引导、教育 ,把学术规范的训练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74.
李白、杜甫是唐代最负盛名的诗人。安史之乱爆发,李杜抱着辅佐明主、救济苍生的崇高理想,追求建功立业、扫平世乱,却因无意之中介入肃宗朝最高权力之争,分别遭到贬谪弃置、牢狱之祸,酿成他们生命的悲剧结局。这件事彻底暴露了封建专制制度摧残人才的本质。  相似文献   
75.
李泽厚美学是20世纪后期处于中国美学主流地位的“实践论美学”的杰出代表。考察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对把握20世纪中国美学的学术进程和构建21世纪中国美学的现代体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纵观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细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在50、60年代美学大讨论时期,李泽厚实践论美学初步创建;80年代,随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论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不断深化;90年代,在“后实践美学”的批判中,李泽厚实践论美学步入反思期。  相似文献   
76.
为了反击民国制宪中的右翼保守主张,推动民国第一部宪法的民主化,李大钊等领导的北洋法政学会以《言治》月刊为基地,围绕国会体制、孔教入宪、宪法颁布权等制宪热点问题发表了大量文章,有力地推动了天坛宪草的民主化(该宪法草案因在北京天坛起草,史称天坛宪草).天坛宪草虽因袁世凯政府的极力破坏而没能颁布实施,却是中国民主制宪的伟大尝试,是中国宪法思想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李大钊等推进中国民主法治的珍贵记录.  相似文献   
77.
李泽厚美学包括认识论美学、主体性哲学美学和“情本体”美学3个部分。其思想来源复杂,早、中、后三期美学价值取向分岐较大,其中理论观点互相掺和甚至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李泽厚的关学思想往往融合在哲学和中国思想史研究之中。具体地说,李泽厚以马克思主义为支撑,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家园,以康德和黑格尔为营养,构筑了他独具特色的关学理论形态。分析认为,尽管李泽厚美学思想比较庞杂,但是其主线仍是比较清晰的,即以主体性实践哲学为骨架和灵魂,通过“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美是自由的形式”、“积淀说”等命题或范畴的论述来建立起自己的实践关学体系。  相似文献   
78.
李泽厚美学理论研究五十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鉴于李泽厚的美学思想往往融合在哲学、中国思想史研究之中,因而其关学思想显得颇为庞杂,运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了李泽厚五十年的关学历程。分析认为,尽管其关学思想比较庞杂,但是主线比较清晰:以主体性实践哲学为骨架和灵魂,通过“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美是自由的形式”、“积淀说”等命题或范畴的论述建立自己的实践美学体系:李泽厚以马克思主义为支撑,以中国文化传统为家园,以康德和黑格尔为营养,构筑了他独具特色的美学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79.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明朝的儒士采取拒绝排斥的态度.崇祯十三年底攻入河南后,虽然开始吸收少量知识分子参加,但仍缺乏一个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而李自成用为参谋顾问的,又都是些下层的知识分子.这些人不仅缺乏带兵打仗、从政治国的经验,而且视野也较狭窄,缺乏准确把握全国形势及其走向的能力,他们帮助李自成制订的政策每每出现重大的偏差与失误.这就为日后的败亡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80.
李贽的“童心说”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命题。依据晚明的思想特点及文学实践状况,总结出“童心说”提出的理论背景包括批判宋明理学与纠正复古文风。继而从李贽对“童心”一词的解读及其对“至文”的创作方法入手,认为其美学内涵可以概括为创作内容上重真实、形式创作上重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