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58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598篇
理论方法论   196篇
综合类   2445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晚清时期,受鸦片暴利的驱使,四川省广种鸦片,川土的销售和消费都很旺盛,烟土税也成为全省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但旺盛的鸦片生产和贸易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引起了乡村地区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动,使经济与社会发展更趋畸形,因而四川也成为了禁烟的重点省份.经过几届政府官吏的努力,四川省的鸦片在清朝覆灭前几乎禁绝,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正义,但也使当时一些农民的生计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2.
吴芳吉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对新诗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并身体力行写下了大量的白屋体新诗.吴芳吉主张新诗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要与西方平等交流,要继承传统精华为我所用,要创新,要有时代新精神,倡导写真诗、抒真情.  相似文献   
83.
唐代长安寺观林立。这些宗教机构除了履行佛道仪式,扮演祈佑的工具之外,对京城百姓的文化生活和这个城市本身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四个方面浅析这些影响,从而再现宗教文化对世俗世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在“世界的祛魅”中,如何返回魅的世界,是现代哲学思考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应该从中国传统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唐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具有丰富的诗歌智慧与美感经验,可以为我们重新激活,使现代人有所受用  相似文献   
85.
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至唐朝也进入了鼎盛时期。作为"明君"的唐太宗没有从个人情感的角度出发看待佛教,而是从一种治国之策的维度对佛教进行合理的管控。玄奘法师对太宗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其采取了更为和缓的佛教政策,正因如此唯识宗也在此期间轰动一时。  相似文献   
86.
文章例举明代徽州黄氏刻工为主的徽州刻工移居武林的情况,论证明代万历年间徽派版画对武林版画的影响以及武林版画在吸收徽派版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新的风格样式。  相似文献   
87.
从中华文化的角度看,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作品在物理属性、人格特质、文化观念和哲学属性等多个侧面上,弥漫着一股怪异的阴郁之气.小说物理场景封闭、阳光晦暗;象征物为阴部、蝴蝶标本、骷髅等死气沉沉之物;女性被动、从属、虚幻、客体化;男叙事者则性格分裂、阴柔无刚,创意耗竭;男性导师则阴阳怪气,诡异难测.作者本欲在封闭空间里设计出一套心理游戏,以假面游戏来发现叙事者的投射出深层心理问题,但由于自己过于专注于世界的阴柔内蕴的一面,而忽略了阳刚外显的一面,所以在不知不觉中,使作品笼罩在乏光、乏力、乏情、乏爱、不阳光、不阳刚、不充盈、不豪迈的浓重的阴气里.  相似文献   
88.
晚清与“五四”小说变革虽有动机上的相近之处,却有性质上的不同.这导致晚清小说与“五四”小说出现了形态上的差别.晚清小说变革持续的时间、规模都超过“五四”,但却没有真正实现中国小说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变,主要原因在于晚清小说变革是非自觉的文学变革.相比而言,“五四”小说变革的自觉性更强,也更注重文学自身的特征.晚清小说变革并非必然走向“五四”小说,它的变革路径与“五四”有很大不同,即基本保留古典小说模式,只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容纳一些新的思想、艺术因素.“五四”小说变革因历史背景、文化语境的特殊作用,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这就是精神与艺术的一体化即“心理化”.通过“心理化”,“五四”小说最终实现了中国小说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89.
贬谪是唐代政治生活与文学创作中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唐代贬谪者在从朝堂贬向蛮荒的命运陡降过程中,在其骚怨情感反应与生活被动适应上,普遍表现出一种真切主动的生命关怀色彩。他们在对生命特质的感性体认、对死生问题的关注、对家园回归的渴求、对亲情的向往、对以超越现实苦难为旨归的宗教情怀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迥异于往常的生命关怀色彩。  相似文献   
90.
“宗唐得古”是元诗的基本特征之一,但这种后来的归纳与认定却被过度引申.客观史料和语义学的分析证明:元诗“宗唐得古”说的理论引申必须得到限制,它只能在“陈述”与“总结”的基础上被理解;元诗的理论口号与实践间存在巨大差异,由口号上的“宗唐”得出元诗“反宋”的引申并不能成立;元代诗风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官方“雅正”诗风建立的过程,元人自身的陈述既剖明又遮蔽了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