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12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421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徐复观是一位在《文心雕龙》研究中成就卓著的当代中国学者。徐复观的《文心雕龙》研究在文类学方法的运用、文章的体貌与风格、《文心雕龙》的内部结构、中国文化的基型和基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与他的比较意识具有直接的联系。由于具备了国际比较的眼光和世界文明史的视角,徐复观实现了《文心雕龙》研究方法论上的突破,推动了学科的进展。  相似文献   
52.
《生死场》作为萧红的成名作,文学史上一直被当作“抗日文学”题材的小说进行阐释。当我们重新进入《生死场》的文本世界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与所谓的文学史阐释之间的差异。在这个文本中,萧红对于女性身份过分关注,并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体验进行文学书写。在小说的书写过程当中,她对男性的权力话语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因此,重新进行文本的阅读,并进而对萧红的文学史评价作新的梳理和阐释,就显得非常有意义而且有必要。  相似文献   
53.
本文认为,马尔库塞在内容美学与形式美学之间的内在联结上,对文学社会学作了新的探索,对于文学形式的理解更为深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文学社会学。本文对马尔库塞在马克思主义文学的意识形态理论上的误解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4.
文艺制度是保障文艺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文艺制度的构成要素一方面指物态化的体制、建制、设施、组织、社团等;另一方面指意识观念化的方针、政策、措施、规定及其文化传统和文化惯例等。文艺制度体系中的文艺生产制度、文艺检查制度、文艺评价制度、文艺市场制度、文艺保护制度等构成内容的系统性使之成为统一协调的整体,通过自我调节不断丰富和完善,也不断改革和发展,因而强化文艺制度的制度化建设和法制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5.
传统文论诠释中的视界融合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社会百年的现代化进程中,文学乃至整个文化观念似总难摆脱“荣今虐古”与“荣古虐今”之二元对立,这在中国文论研究中表现为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视界融合”问题。古文论研究主要是对传统经典的诠释活动,其中传统经典的历史视界与现在研究者的理论视界之间必须保持必要的张力,这种必要张力的废弛是导致学术视域封闭化进而产生“荣今虐古”与“荣古虐今”二元对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古与今、中与西等不同文化视野之间不断的良性的深度融合,乃是超越这种二元对立、充分展示人类文学思想丰富性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中国文论走向融会贯通、综合创造进而形成一种开放的理论视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6.
由于受神话传说、成语典故、文学著作等因素的影响,同一英语词汇反映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分析研究这种现象,不仅有助于我们扩大视野,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避免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冲突,达到学习的有效性。同时,探讨这种饶有兴趣的话题,也会给英语教学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7.
文学批评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的二重性特征.我区青年评论家黄伟林的评论集<转型的解读>将转型时期我区的文学创作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进行考察分析,以其富于诗性的描述,富有创见性的观点,敏锐地把握住文学本体的内蕴和特质,在用形象、感性去理解和把握文学本体的同时,又通过理性的思考去探究文学的本质方向,显示出批评艺术化和科学化倾向.  相似文献   
58.
报纸和出版社往往成为文学社团的生命线。通过对1925年10月至1926年10月间徐志摩所执掌的《晨报副刊》的考察,这个时期的《晨报副刊》对新月派自身的发展及其在整个文学史格局中的位置的影响是很大的,徐志摩为二三十年代的新月派在现代文学地图上寻找了一个坐标,确立了它独特的位置。  相似文献   
59.
1911年 10月爆发的武昌起义 ,是推翻中国几千年封建帝制的关键所在。当时湖北新军中的文学社和共进会是这次伟大起义的重要力量。作为文学社的社长、湖北革命军的总指挥蒋翊武 ,在创建革命组织、壮大革命队伍、联合共进会、谋划武装起义 ,以及探求文学社的归宿等方面 ,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商人很少出现在汉代的辞赋和诗歌中,很少受到辞赋和诗歌的正面表现;他们倒是经常出现在汉代的散文中,不过大抵不是作为文学性表现的对象,而仅仅是作为被议论甚而被批评的对象。在若干个方面,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在表现商人方面,汉代文学相对于先秦文学的进展;不过从总体上来说,在汉代文学之中,商人也并未能避免其“龙套”性角色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