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2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423篇
理论方法论   80篇
综合类   1848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目前在大学生中存在着盲目消费的趋势,因此,经常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就成为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2.
德国战后文学反思的使徒--走近伯尔、格拉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经常赞赏德国人自觉深刻的历史反思,却很少认真细致地研究分析其思路和方法。战后德语文学不啻为我们探讨这一课题的最佳领域,而作为实践这一文学反思使命的最杰出的代表,德国战后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伯尔、格拉斯则提供了用心研读这个反思经验的重要文本。他们或平白而沉重,或辛辣而穿透的笔触,将权力、人性以及传统文化的扭曲纠合发人深省地揭示出来,推动了劫难后德国批判精神的建设。  相似文献   
33.
组建高校面临着全校文献信息资源的重组和合理配置 ,针对合并组建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重组和配置采取正确的对策和措施 ,发挥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的作用 ,从而充分发挥合并组建高校文献信息资源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34.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兴盛的时代,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作家都参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文学》月刊作为30年代的一个著名文学刊物,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文学》月刊的"儿童文学特辑"体现了30年代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5.
“知识分子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流行主题,表达了知识分子在革命过程中的接纳过程,这一过程的描写成为衡量作品成败的关键。怎样写此过程,它需要场景渲染。场景渲染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决裂”场景建构。革命文学作品中,知识分子革命者最终被革命阵营接纳,它必然有一“决裂”过程。“决裂”意味着新生,“决裂”意味着革命者成熟。但这一“决裂”过程是以牺牲革命者的亲情、友情甚至爱情为代价的。这显示出革命文学“决裂”场景的悲壮性。本文以《咆哮了的土地》《田家冲》《在医院中》《青春之歌》为评价中介,试图对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的“决裂”场景进行描述:知识分子革命者的牺牲有最终的价值取向,即重新确定他/她的血统和身份,变成真正无产阶级革命者身份。  相似文献   
36.
作为新世纪最出色的二十位作家之一,乔纳森·弗兰岑怀着创作宏大社会小说的理想,穿梭于传统的讲故事高手与熟练的实验作家之间,为读者展示了美国家庭、美国自身,以及美国的资本主义、物质主义、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他仰望着天空,却关注着众生。  相似文献   
37.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进入学堂学习的女学生迅速成为了新文学杂志的重要作者,在女作家成长的过程中,新文学期刊及其主办者、编辑者的帮助和扶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女作者们借助现代出版的平台走向社会,走向读者,以集体的方式浮出历史地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代女作家。  相似文献   
38.
民俗热与我国申奥成功、加入WTO以及经济建设取得空前成就有关.国人的凝聚力增强了,引起了传统文化的缅怀.全球经济一体化,必然带来文化的整合,民俗热正是对异化的抗争.弘扬传统文化不能急功近利,要调整理念,关注民生,深入田野,创建中国民俗学派.  相似文献   
39.
对中国现代化持续起影响制约作用的因素主要有:非理性地对待传统;急躁冒进;现代化缺乏全面系统性。通过分析史实得知:中国传统与现代化并不相悖,现代化必须以传统为基石,“西化”的结果必然是“虚化”;急躁冒进使改革难以深入、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超越国情;现代化缺乏全面系统性使其在推进过程中出现重心轮回。  相似文献   
40.
对外来文学的接受 ,是中国文学进入现代之后产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戴望舒的象征主义接受立足于中国本土已有的诗歌经验 ,既积极调动了诗人主体的旧诗积淀 ,又充分考虑了新诗发展的实际需求。努力使接受成为一种主动的对话而非被动的倾听 ,显示出了鲜明的主观性、主动性和本土性特征。在中国文学进一步世界化的时候 ,他的做法 ,对于中国新诗的建设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