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4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的初期阶段,也是我国自然山水美学思想发展的起始阶段。虽然在此之前已有了自然审美的朦胧意识,但真正从美学的角度来认识、理解自然山水,还是应从此时期开始。这一时期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及其代表人物孟子、荀子等人的自然审美观基本代表了先秦时期儒家的自然美学思想,并对后世的自然审美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在厘定西方自由观的基础上,先秦儒学思想中所蕴含的政治自由维度可从两方面进行梳理,无论是在政治运作模式的构想上,还是在对个体具有自由选择能力的肯定上,先秦儒学都为政治自由思想的生成和发挥提供了可能。这一分析能使我们对政治儒家和学术儒家予以适度的分离,以利于对传统思想的客观认知与合理借鉴。  相似文献   
23.
儒家为己之学是修身之学,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自省又是修身之本,故自省可谓是儒家为己之学的不二法门。先秦儒家自省意识奠定了儒家自省学说的基础,孔子及孔门“七十子”、孟子、荀子都有具体的自省思想,孔子的“内自省”“自讼”,孟子的“自反”“反求诸己”,荀子的“参省乎己”是儒家自省思想的经典表达,在省过、为学、进德等重要方面初步建立了儒家自省学说体系,成为汉唐儒学、宋明理学自省意识的思想源泉和理论依据。先秦儒家自省意识虽然朴素,尚不系统,但在整体上呈现出主体性、自觉性、乐感性、人文性的理论特征。先秦儒家自省意识是划分君子与小人的一道分水岭,是处理人己关系的重要法则,它开启了儒家自省传统,为推进当下的公民道德建设、唤醒当代自省意识提供了思想资源和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4.
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他们对此虽未作系统论述,但依据其主要言论及其知行观,可以看出他们将道德教育心理过程大致划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四个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基本要素或环节。先秦儒家学派道德教育心理过程思想,即便在现代社会仍给予人们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5.
先秦诸子的廉政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廉政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自己的价值理想,儒、道、墨、法等先秦诸子各家曾提出反贪倡廉的主张,要求为政者清正廉洁,力戒贪贿,造福百姓。这些思想在当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6.
中国的传统诉讼艺术自黄帝时期诉讼的出现与证据的使用起就开始萌发,表现为皋陶的司法理念与断案艺术,西周五声听讼艺术的形成,战国邓析对诉讼艺术的传授等方面。先秦诉讼艺术为整个传统诉讼艺术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先秦时期儒、道、墨三家爱的伦理思想的历史考察,揭示仁爱——爱人、慈爱——爱自然和兼爱——爱天在先秦展开为一个合理的逻辑进程并表征为普遍的伦理观念。三家之爱兼括了其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层面的所有形式,并扩展到自然、宇宙中,从而使先秦时期爱的伦理思想的内涵更加丰富。但是,爱的伦理观念在先秦并未独立出来并表述一个相应的伦理世界,爱都有所依附,这就带来了人们对人类最基本感情——爱的理解的困难。  相似文献   
28.
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下,先秦儒家对社会的和谐秩序进行了系统的构想.这种和谐状态,不仅包涵着人际和谐,还隐喻着人与天(万物)的和谐、人自身与"心"(精神)的和谐.为了使整个社会达到这样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先秦儒家对施政者和社会中的个体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29.
先秦文学中出现一批少数民族使者形象,其中的东夷族使者博闻多识而又略带神秘;西戎使者知书达理,不卑不亢;南越使者则是从容应对,不辱使命。这些使者身上折射出周边各族的特色,同时也反映民族融汇的某些规律。先秦文学对于少数民族使者所作的艺术显现,是对传统礼仪中世俗偏见的拨正,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0.
关健英 《北方论丛》2004,(3):117-120
先秦法家的"法治",虽然在字面上与现代意义的"法治"别无二致,但从实质上来看,"以法治国"不但与真正的法治精神相去甚远,甚至完全是背道而驰.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先秦法家的"以法治国"是与德治相对应的一个概念.通过分析"以法治国"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指出先秦法家"以法治国"的"法治"从来都为人治主义所主宰,是人治的法治,专制的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