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49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1198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看虹录》、《摘星录》等是沈从文 40年代的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藉着和声作曲方法表达一种“向虚空凝眸”的抽象印象,探索生命的神与美。沈从文试图通过这些作品在抽象思索的热情中重新给人好好地作一番诠释, 创造一种与过去情感十分相近的诗,以使生命得到平衡。  相似文献   
52.
《水云》是沈从文著作中一个最为特殊的文本, 它从哲理性、美学性高度,借助心灵独白或自我对白的方式, 对自己的审美追求作了重要表达。在生命中“偶然”向如虹如星的接触中, 激起“情感”的燃烧, 用“抽象抒情、绪体操”将这种燃烧化成作品--《水云》的这种“偶然+ 情感”模式正是沈从文的“人学”模式和“创作模式”, 认识这一模式, 是我们了解和研究沈从文创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53.
周作人所处的时代是没有自由的,但他却把这种不自由的心境转化为自由的形式(小品散文)表达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还将现实中沉重的东西尽量予以化解,为自己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精神空间,小品文是周作人心灵世界的自然流露,潜在文字间的那份“苦涩”不仅表明了他的一种“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还指陈着他心灵自由的限度。  相似文献   
54.
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大量运用了湘西民歌体裁形式 ,如号子体裁、山歌体裁和小调体裁 ,这说明沈从文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也是一位民族音乐艺术家。  相似文献   
55.
辛亥革命肇始,中国思想文化多元的局面得以形成,并造就了沈从文文艺创作的辉煌。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等诸次重大社会变局有着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所形成的社会政治生态使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多数时间呈现出由多元向单一的走向。特定的社会政治生态使自由知识分子逐渐边沿化乃至于消失。沈从文创作理念、艺术风格与主流文艺标准的冲突过程以及挣扎沉浮的人生轨迹,显示出20世纪中国自由知识分子一个时代的缩影。沈从文个体经历折射出的普遍意义,或可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作出可供参考的注脚。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沈从文笔下的不同女性形象及创作态度的分析,指出了作家对女性的态度和认知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对女性的抒写上有一个明显的分离和整合的过程。沈从文在创作后期试图用一种基于生命的美学观点来整合自己创作中的这种矛盾和分歧,从而使其笔下的乡村和都市具有了某种内在的统一性,构成了一个独特而自足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以《穆天子传》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详实的资料论证了西周穆王在三千年前远征西域的史实,肯定了周穆王为开通西域的第一人及其历史功绩,从而否定了张骞凿空西域的传统说法。文中对《穆天子传》一书的出土与整理经过,成书年代与作者,内容与性质,以及文献价值等,都有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58.
周作人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之一,在新诗理论和创作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周作人为新诗划定了界限,认为诗歌的专职在抒情,要求诗人应真诚而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注重诗歌的散文化,指出了新诗深受中外诗歌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指出了道路,并深刻地认识到:新诗的根基不稳,新诗革命是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59.
周作人的文艺批评一直以来都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它是那么“传统”却又如此“现代”,因而分析周作人1927年以前的文艺批评及批评思想,尝试探求它既“传统”又“现代”的缘由就显得尤其必要。周作人的文艺批评可在较为外在的形式、韵味层面和较为内在的思想内容两个层面上考查。他的文艺批评在文体形式、语言韵味及审美情调上更多地汲取了传统的养分,而在批评的内容和思想上由于对“人”的发掘和关注而更多地体现了其现代特征。此时周作人的基本批评心理和态度是指向社会与人的“启蒙”,而且从启蒙的角度看周作人的观点至今都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60.
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管窥周作人现代白话语言观念所蕴含的现代性维度,是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周作人对语言与思想、内容与形式的认知和理解,以及提出的“采纳新名词、及语法的严密化”的主张,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现代语言学语言本体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