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459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文章对刘德清著《欧阳修纪年录》中王素登科之事进行探讨,确证王素并未参加过科举考试,从而纠正学界在这一问题上长期存在的模糊认识和误解。  相似文献   
102.
在苏轼词"月"意象的文化层面中,他以"月"相思、以"月"感伤;其词中的"月"意象具有对人生的思考和探寻。这两个经典情结表达了对人生存在的思考,勾勒出他人生观的复杂性:既豁达又悲观,带有浓重的仕宦及隐逸的双重色彩。  相似文献   
103.
苏、李诗为伪作今已成定论,但《文选》在收录"苏、李诗"时并没有将之看成是伪诗,苏、李诗非伪作并不是萧统一个人的认识,而是汉魏六朝主流文人的共识。主要表现在:一、他们对苏、李诗拟作时没有将之看作是伪诗;二、在"以体论文"为特征的汉魏文论中,李陵诗被认为是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是五言诗的滥觞。因此,被考证认为是伪作的苏、李诗,在汉魏六朝文学发展中却是以真实的苏、李诗的身份对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的。《文选》收录苏、李诗的意义在于从文章选本的角度肯定了苏、李诗对汉魏诗歌发展的诗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4.
悼亡诗是爱情诗的一个独特典型,结合了爱情与死亡两大主题,涉及的是诀别生死恋。苏轼的《江城子》和弥尔顿的《致亡妻》分别都是中西方著名的悼亡诗。两者有相同的主题——对亡妻的追思。然而,由于受中西方文化,宗教,信仰,历史等方面的影响,两首诗叉同中有异。本文拟从文本内外对这两首悼亡诗进行解读,从中国和西方尤其是英国的诗歌功用理论和表现理论以及宗教信仰两方面来分析并探讨中西方悼亡诗之差异及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05.
苏童在“香椿树街”系列小说中努力挖掘被主流话语遮蔽的民间生存方式。他对质朴、简单的生存伦理和生活方式的书写,使我们在其阴郁的小说世界中,窥见了人性的温暖、晦暗生活里的亮色。苏童延续近三十年的“香椿树街”写作,见证了一个作家从先锋到民间、从逃离到回归、从人性之恶到人性之善、从晦暗到澄明的写作变迁。  相似文献   
106.
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在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花气诗帖》、《诸上座帖》、《廉颇蔺相如列传帖》、《李白〈忆旧游〉诗帖》等宝墨在章法结构、结体运笔和布白造型等方面深受唐代张旭、怀素草书艺术的影响,并以此为启发,于草书创作中逐渐形成了以纵代敛、以欹代平、中宫紧缩、四面开张、顿挫分明、瘦削与欹侧的极具个性的艺术风格,在狂草艺苑里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07.
甲午战争前后,苏北近代工业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有弱到强,逐步发展起来,为以后苏北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从工业的结构看,晚清苏北的近代工业门类很不齐全,偏重于轻工业和矿业,重工业几乎没有.由于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以及一些特殊原因等,苏北近代工业的发展相当缓慢.  相似文献   
108.
北宋天圣以前川民「怀土罕趋仕进」。天圣以后,「应时务用」的观念成为了时代的主导观念,因而促成了「通经学古,以西汉文词为宗师」的蜀学汇入时代的主流。这是三苏文章与欧阳修古文革新思想合拍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109.
苏轼与民间音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轼自幼热爱音乐,一生与文学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尤其是把诗歌创作与民间音乐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给自己的作品注入新鲜血液,使其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0.
苏曼殊的城市旅居和文学创作是留学生文学的内容之一 ,显示出开放思潮熏陶的迹痕。作为青春作家 ,他作品的抒情性表现了中国城市文化日益增多的移民精神 ,具有九十年代后现代学人所描述的“跨文化”风采。在追求精神自由上 ,苏曼殊可称作近代以来留学生作家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