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本文以主体性教学为研究视角,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施主体性教学实效性为切入点,通过教学实验,比较主体性教学班与传统教学班学生对于陈述性知识和探究性知识掌握程度,证实主体性教学是有利于“思修”课实效性特别是隐形效果实现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62.
在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中,不忠实于原著的"误译"现象十分普遍。排除一般字面意义的谬误,仍存在相当一部分对原著的删改和增添。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将这种现象归结为译者语文能力和翻译水平的限制。以文化的角度切入,便会发现,这些"误译",实际上都是将"西方""中国化"的尝试,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知识分子在面对"西方"时对于"中国"主体性的坚守。  相似文献   
63.
厄普代克在其作品《恐怖分子》中采取了"他者"视角的叙述方式,在这种叙述中,信奉伊斯兰教的艾哈迈德既是恐怖分子的"他们",即行凶者,又是受害者,即"我们"。因此,这种叙述方式模糊了行凶者与受害者之间的界限,似乎消解了"他们"与"我们"之间的二元对立。但在这看似消解的过程中,杰克的主体性身份也得到了构建。因此一个更大意义范围上"自我"与"他者"的对立被构建出来。  相似文献   
64.
人民主体思想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之一,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一脉相承,它至少包括价值主体、动力主体、权力主体三大哲学维度。价值主体之维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动力主体之维体现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和依托,权力主体之维表现为对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权力本质的正确定位,三者有机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人民主体性实践过程中。  相似文献   
65.
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弘扬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关键是要调整学生的主体结构。创造是主体性体现的最高层次,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是培养创造精神的基础。创造力人皆有之,但存在水平差异。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心理素质应从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创造环境的创设,创造性教师队伍的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创造力、创造人格的培养,实施创造性教学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6.
马克思毕生的关怀就是资本主义制度运作下的人的处境和命运,这也是我们分析马克思制度伦理思想的主要着眼点:以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为视角,以"从后思索法"为处理原则来考察马克思理论中制度与人的关系问题。它是从制度伦理视角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诊断以及对其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出路。  相似文献   
67.
美国作为西方德育教育的发祥地,其道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具有平等性;教育理论构建中注重学科整合;教育实施中注重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等特点,分析其背后的一些深层次机理,为我国德育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8.
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关系问题 ,首先是个实践的问题 ,其次才是个认识论的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在实践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全面揭示认识的本质 ,科学地解决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9.
郑先兴 《南都学坛》2002,22(2):13-19
历史认识的性质在于发展眼光、线性分析、叙述事实 ,一句话 ,在于求真 ;其特点为平等性、间接性、歧义性和时代性。在历史认识求真的道路上 ,主体性的介入并不决定历史学是否科学。历史学的科学性取决于历史认识是采用由感性到理性 ,还是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认识道路。  相似文献   
70.
主体性问题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马克思在大学时期追求主体的自我意识哲学,《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开始探索无产阶级主体的革命作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转而研究作为劳动主体的工人的异化问题,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立了"现实的个人"作为实践主体的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了无产阶级主体的历史使命,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展开对资本的主体性批判,标志着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成熟。通过研读不同时期的马克思的文本,发现可以从主体性的视角呈现出马克思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思想演变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