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9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民族学   4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57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1829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今古文两学派的较量是《诗经》问题争论史中的一大焦点,但因三家《诗》的陆续亡佚,使得后人要支持今文《诗》,得同时致力于辑佚与诠释两个工作才行,清末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就是这方面的名著。此书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继续前进,尽量铺陈三家原貌,以《毛诗》作为理解今文的参照系,条理清晰,而其分别家数时,主要是依照陈寿祺父子《三家诗遗说考》的成果,甚至陈氏取材不够精审的缺陷也被王氏所承续,所幸,其在面对旧有材料时仍能注意到筛选与考辨的工夫,所以呈现出来的材料仍较陈书稍显精审。  相似文献   
52.
宋英宗、宋神宗朝任用翰林学士共36人。熙宁、元丰人才之盛,堪比庆历、嘉祜。王安石文章节操都堪称“真翰林学士”,他对翰苑制度之变革,翰苑词臣之任用,翰林学士之政治职能,都给予直接有力的干预和推动。熙丰时期不同政治力量间的角力与学术思想的交锋也导致文学群体的分化,在王安石及其新党把持熙丰政坛、文坛话语权的情势下,旧党翰林学士陆续被贬退,“乌台诗案”毒化了自由活泼的文学生态。由于文学的政治化、边缘化以及政治家和文学家身份的分裂,使熙丰时期以王安石为中心的汴京诗坛并没有成为诗歌创作和传播的中心,熙丰诗坛呈京城与地方独立分散形态。元丰年间,新党学士王硅、蔡确、章悖、王安礼、张璨、安焘、李清臣等人围绕王维山水画的一组题画作品,为探究新党学士群体复杂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53.
苏洵<辨奸论>的真伪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议的话题.此前的研究,多从版本和史实考订的角度切入,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尚难说得以圆满解决.本文试以考察苏洵的"人情"观为重点,观照决定苏、王关系的深刻思想分歧,有些疑难似更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54.
王充在<论衡>中提出的"疾虚妄"、"务实诚"的思想,是其文学批评理论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王充提出了一系列文学批评理论的原则和方法.如真实、准确、独创的文学创作原则;质文相称的文质观;语文一致、通俗可晓的文学语言观;"实诚在胸臆"的作家修养观等.  相似文献   
55.
“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如何在学习继承唐诗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创造,是有宋一代有识之士的共识.王禹偁作为宋代诗文革新的先驱,其《春日杂兴》透露了个中玄秘,宗杜学杜又能融入己意,加以变化,最终追求自成一家,是其纵横两宋、影响颇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
雷国山 《阅江学刊》2010,(1):98-103
1938年的三次“近卫声明”,都是日本政府为找到一个代表中国的谈判对手达到其侵略的目标而发布的。第一次近卫声明打开了诱降的大门,第二次、第三次近卫声明则是在日本大规模侵华军事进攻告一段落和汪精卫暗通日本的情况下发布的,完全体现了政治谋略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目的在于从政治上瓦解国民政府。三次近卫声明之中,以第二次近卫声明影响最为巨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57.
当前学界在对王廷相和徐敬德的比较研究中,大多集中在作为他们哲学基础的气哲学,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仅仅局限在这一方面,则不仅无法进一步理解他们丰富的哲学思想,更无法对他们的哲学特色、思想差异做出科学的评价。因此,对王廷相和徐敬德在人性的来源、产生人性善恶的原因以及去恶存善的修养功夫进行比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8.
哲学无定论是20世纪中国哲学家明确提出并反复探讨的一个重要哲学问题,其实质是立足于现代哲学对哲学本性所做的一种探讨。这个问题在20世纪中国哲学中被鲜明地提出并得到热烈地讨论,是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大思潮环绕哲学与科学关系问题相激互融的结果。严复、王国维、张君劢、丁文江、熊十力、贺麟在20世纪上半叶对这个问题予以了逐渐深入的探讨。陈修斋于1988年发表的《关于哲学本性问题的思考》一文,从元哲学的高度,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这一问题予以了新的阐释,使这一问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鲜明地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59.
在辛亥革命的伟大变革中,作为朝延命官的王正雅顺应历史潮流,及时高举反清大旗,加入到民军抗击清军的洪流之中,并在援助鄂军唐牺支部围攻荆州的战斗中立下战功,获取了他一生中最值得炫耀的资本。接着他以第一任常澧镇守使之名,统治沅水、澧水流域多年,成为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然而,他抵制“二次革命”,拥护袁世凯复辟,暴露了其封建守旧的本质,最后因权力之争而命丧猫儿峪。  相似文献   
60.
自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二千多年来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的指导思想。儒家思想有着极强的适应性和兼容性,在朝代的更替中,不断地充实和调整自己,使自己处于正统思想的位置。在这个适应与调整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错位和混乱,西汉末年的新莽时期就属于这样的状态。汉末的动荡为王莽专权提供了机会,王莽没有抓住儒家统治思想的基本精神,将儒家经典中的"器"当作治世之道,"奉古改制"迅速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