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5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76篇
理论方法论   71篇
综合类   511篇
社会学   63篇
统计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罗亮 《社会工作》2009,(8):63-64
纵观西方“公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其理论内涵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的转变。在古代,公民社会是一个与自然状态相对应的概念,但到了近代,西方思想家开始提出一种建立在国家和社会二分法基础上的公民社会观,而在现代,人们又开始用国家-市场-社会三分法来代替国家和社会二分法,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了公民社会的内涵。  相似文献   
22.
马克思围绕摩尔根《古代社会》做了一系列阐释,将社会性别问题放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在马克思看来,财产权是家庭和人类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动力。财产的占有和分配在人类社会生活当中地位显要。社会财富的增长和父权制血缘关系的基本要求是家庭婚姻关系特别是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地位转化的根本原因。财产关系的变化使家庭婚姻关系从母系氏族走向了父系氏族,父权制度更通过财产关系获得了政治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关系当中的优势位置。父权制度通过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的力量将其自身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因女性问题的根源在于财产所有制和继承关系,财产所有制继承关系成为凌驾于女性甚至全人类之上并产生剥削和私有制关系。只有解除剥削和私有制关系的基础上消灭财产关系作为社会唯一根本的衡量标准的社会形态,女性问题才能得到消解。  相似文献   
23.
和谐社会建设包括这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人生四大领域的和谐以及这四大领域自身的和谐。但这四大领域之间矛盾重重,破解难题的瓶颈就是文化领域。因为文化的核心和本质是价值观体系,正是价值观决定经济、政治、社会人生领域如何运行。因此,应该下大气力做好文化领域的工作,确立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文化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四大领域的和谐。  相似文献   
24.
风险社会理论是西方学者关于晚期现代性社会问题的一种思考。它虽然不能直接应用到我国语境中来,但能够促进我们对转型中的社会问题加以反思。从这个意义上,我国解决转型中的社会问题与社会风险的方略也与西方是不同的。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多重社会风险,并且这些风险是不平等地分配的。要化解风险,需要我们建立制度化的社会福利制度,促进劳动力的去商品化、满足社会需要和维护社会公平。从长期来看,我们需要重返福利国家。  相似文献   
25.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中国正在由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向一个多元化的公民社会演变,政府职能开始转变,民间社会从政治权力中逐渐分离出来,并显示了巨大的能量。大政府、小社会的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社会工作在这一背景下也在悄悄的改变。本文就是具体论述在这一转变之后,社会工作和公民社会间的关系。首先对公民社会中的社会工作进行宏观考察,分析公民社会下社会工作、国家权力和公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公民社会与社会工作之间存在互动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社会工作对公民社会的作用有:社会工作为公民提供帮助,救助公民于危难之时;社会工作帮助公民解困;社会工作帮助公民更好地发展。公民社会对社会工作的作用:公民社会监督社会工作组织;公民社会监督和保护社会工作者;公民社会在经济上支持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26.
马克思和恩格斯着眼于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构建问题,而且深入探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经济体制基础以及经济生态制度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许多重大的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社会建设问题等都具有较为广泛而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7.
南社与“左联”是晚清以来历史上较有影响的政治文化社团。前者,鲁迅与之发生过联系而未参加。后者,鲁迅被推举为盟主。从鲁迅对这两个社团的历史选择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同中存异的政治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8.
探讨了收养的法律性质及目的等问题,在指出收养法律性质的"公法化"趋势以及收养目的的变迁所显示的收养制度适应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开始步入老年型社会的国情,建议我国收养法将"养老"增设为立法目的,进而提出放宽成年人收养条件,增设不完全收养及撤销制度,确立配偶的收养同意权等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29.
大同理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近代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它的内容又有了极大的丰富,一大批思想家为大同世界所吸引,希望以此来拯救满目疮痍的中国社会.在这些思想家中,便有刘师培.刘师培的 "大道为公之世" ,以人人平等为原则为核心,试图通过"均力主义"来消灭社会分工,以实行其无政府主义的理想社会.这是不同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的大同世界,是近代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又一种类型的大同理想.  相似文献   
30.
中国红十字运动,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组成部分.文章溯本求源,对红十字的起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进行考察,并提出在中国红十字的启蒙运动中,"二孙"即孙中山、孙淦,推波助澜,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