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0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662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对东汉扬雄所著<方言>等中国古代语言学文献的研究表明,南楚方言与吴越方言(尤其是其中的吴次方言)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这一结论得到历史典籍和考古发掘研究成果的有力支撑,对于科学地认识南楚与吴越两地方言的历史层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氾胜之农业经营管理思想探析@颜玉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邹德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792 70 0 94 )  相似文献   
93.
针对文学评论界对杨朔散文创作提出的质疑问题,采用艺术审美分析与具体作品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杨朔散文所具有的诗的意境美、结构美和语言美,从而得出了杨朔散文具有长久艺术美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94.
曲琨 《齐鲁学刊》2006,(2):65-68
《云溪友议》是晚唐居士范摅的笔记小说。范摅的创作目的是为文人提供论文会友的谈资,所以在小说的题材内容方面和艺术表现方面求“雅”、求“趣”。“雅”是通过诗歌的大量录入和对文人生活的描写来体现的,“趣”是通过对标题、诗的选择以及人物选择等方面的精心安排来体现的。因此,此书在对唐诗的保存、对中晚唐文人的生活和追求及其与创作之间的互动影响的反映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95.
处于历史长河中的明代诗人 ,置身诗学传统 ,亦须对前代诗人做出评价 ,而其中杜诗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本文以杨慎的杜诗观为视点 ,考察杨慎与李梦阳在诗学主张上的差异 ,并解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6.
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塑造了一个颇具“另类”和富有争议的侠的形象——杨过。他狡狭轻浮、任性偏激,“正中有邪”,“邪中有正”。然而他狡狭中透着机灵,偏激中夹着狂放,最终历经磨难成为一代大侠,而且以其人格魅力深受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97.
杨丽萍舞蹈作品中民间文化意象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化意象源自古老的神话传说及与之相关的宗教仪式,它们承载着原始先民的生存状态、原始信仰和观物运思方式。杨丽萍的舞蹈作品运用"月亮"、"火"、"雨"、"树"、"孔雀"等民间文化意象来参与舞蹈意境的建构,从而使她的舞蹈作品呈现出丰厚的诗意蕴涵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98.
“智”是传统儒学的重要范畴。孔孟对此多有阐释,但他们的“智”均包含在仁(义)学之内。扬雄尚智,在吸纳前代及时代思想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智论:智获得了超越仁、义、礼、信四常至上的地位;他的智论与传统儒学重人轻天的学术指向不同,重视天道自然;把先秦儒家服务于伦理道德的智转换成服务于生命本身,表现出对个体生命与人格的珍视。  相似文献   
99.
郭沫若和阳翰笙为川籍重要剧作家.论文选取二人于抗战时分别创作的"战国史剧"代表作<屈原>,和"天国史剧"代表作<天国春秋>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二人的创作意图、创作方法、历史观、创作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0.
"四赋"是指扬雄入仕后所作的<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和<长杨赋>.文章就"四赋"的写作时间、旨趣和表现手法分别作了比较深入细致的考证和评述."四赋"的创作,证明扬雄是一个关心民瘼、以天下治乱为己任的文人;而这正是他"三世不徙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