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五代时期,地处江南的杨吴、南唐和吴越三国,作为一个政治地理单元,在五代十国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在政治体制方面,杨吴向南唐的和平过渡,是杨吴后期执政者徐温、徐知诰父子借杨吴旗号,通过变易其王国政体为帝制而逐步实现的。南唐政治抱负经历由保守到扩张、再趋向内敛的过程,而吴越则始终以奉中原王朝为国策。在经济领域,三国均以保境安民为主旨,力促劝农,重视屯田,共同为经营和开发江南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2.
汉唐以来东瓯故地的建置沿革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与东瓯都城有关的东汉"章安县东瓯乡"在永和三年独立为"永宁"县后,演变为唐宋以来的温州和台州南部郡县。《新唐书.地理五》语"黄岩,本永宁"概括了唐代黄岩县原属汉永宁县故地的历史。考古发现的温岭大溪东瓯古城与塘山东瓯贵族墓葬的地理位置,与汉唐以来东瓯都城故地的郡县沿革史吻合,应距东瓯国都城遗存不远。  相似文献   
53.
唐末杨行密趁乱占据庐州,并以庐州为基地向外拓展,最终夺取宣州、扬州,统一江淮。庐州是杨行密崛起之地,其集团主要成员也大多来自庐州。通过对杨行密庐州起兵,进军扬州、宣州,规取江淮州县及元从功臣的分析,主要讨论庐州在杨吴政权建立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54.
战国后期 ,秦国抓住有利时机吞并了蜀、巴 ,图谋与楚对抗 ,以求统一天下。为了实现蜀地的直接统治 ,秦在统一蜀地之初 ,在蜀地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封蜀侯 ,置蜀守、蜀相 ;移民、筑城 ;开发蜀土地、山林资源。秦国在蜀地的统治政策可以说是后代羁縻政策乃至土司制度的渊源。  相似文献   
55.
近代形而上学因其内在的矛盾 ,陷入背离科学精神的独断论、否弃人文精神的片面理性 ,导致向现代形而上学的转型。在研究对象上 ,由抽象思辨的理性王国转向具体现实的生活世界 ;在研究方式上 ,由主客分立的科学型思维方式转向主客统一的人文型思维方式 ;在研究目标上 ,由追寻终极不变的绝对真理转向确立多元开放的相对的哲学观。笔者通过对转型的原因与意义的分析 ,揭示现代形而上学与近代乃至传统形而上学的差异 ,阐明形而上学在现当代哲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
745-840年间唐朝与回纥交往之弊及其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突厥、薛延陀而雄居漠北的回纥民族充分利用自身特点拓展生存空间。 8世纪中期以后 ,唐王朝的一系列作为加强了这种可能 ,从而也反映出唐由盛转衰的事实。百年漠北回纥汗国在与唐的友好交往中处于主动并一度左右唐的内政外交 ,由此交往中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消极影响 ;本文将从回纥助唐平叛、贡赐、市易、和亲与摩尼教得以盛行中国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存在和难以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7.
从古代法律的角度看儒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王制》的法律原则,从《唐律疏议》到《大清律例》的一脉相承,说明在中国古代的儒者看来,它们的宗教礼仪,同时就是国家的法律制度;国家的法律制度,也是它们的宗教礼仪。这一点同古代印度教的《摩奴法论》、犹太教的《旧约》等宗教法典,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具有影响力的法律著作体现的法律思想大体是一致的。因此,从古代法律的角度看,《王制》篇从一个侧面说明儒教和其他国家宗教的性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8.
大理国基于地理环境之影响、安危存续的需要、儒学国家理论的传入及内化、移民和民族涵化的促成、民族发育程度的影响、宗教和文化教育之作用这六大因素,在国家认同方面选择坚定地追随宋皇朝。地理版图从属于中华大地、对外方略显著的经世致用性、强烈的历史和文化认同意识、国家认同的殊异路径,是大理国对宋王朝的国家认同呈现出的四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59.
<情史>海洋叙事中值得分析和研究的是<焦土妇人>和<海王三>以及与这两篇小说具有内在一致性联系的<鬼国母>和<猩猩>.它们都属于海洋小说中的"岛人繁殖叙事",从这类叙事中,依稀可见古代"海上女儿国抢婚"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60.
战后天皇与神道并存的神社神道之象征天皇制,其灵魂载体神社神道的存续,为其在本质上的实存提供了绝对根本的保障,令其天皇之“神性棱威”之“象征神威”于战后仍“绵延不绝”,威力无穷,影响至今.其不仅是暮府时代象征天皇制的本质翻版,更是近代国家神道之军国主义天皇制的本质灵魂的传续与翻版.因而,战后象征天皇制仍是日本军国主义之源泉与温床,其必然导致军国主义并以此为其本质必然归属;亦为战后至今日本政治右倾及国家神道、军国主义死灰复燃、阴魂不散之最深层的精神源流与最深刻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