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民族学   11篇
丛书文集   237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1180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郁达夫前期小说是以浪漫的、"自叙传"式的主观抒情形式为主要文体特征,这种叙述方式,让作家的思想感情同作品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融成了一体。作者以忧郁哀婉的笔调、典型的抒情方式以及鲜明的现代色彩,使自己获得了一种独特的与世界对话的艺术形式。郁达夫前期小说的个性化特征,是特定时代客观环境及作家在创作中主动探索的产物。  相似文献   
52.
宋玉是继屈原之后楚文学的另一位著名作家,历来屈宋并称。但在二十世纪"疑古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学者都对宋玉和他的作品持否定态度,而这与事实是不相符的。宋玉在语言、结构等方面为后世赋文学奠定了基础,他是赋文学之祖。  相似文献   
53.
论中国文人的"巫山神女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文人"巫山神女情结"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了多角度的透视,并对两千多年纷繁复杂的"巫山神女情结现象"作了认真的梳理和初步分析,认为"巫山神女情结"是宋玉的复杂心态与大礼教文化语境碰撞的产物,其心理实质是"后俄狄浦斯情结";"巫山神女情结现象"则是"菲勒斯"中心主义男权话语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男性文人潜意识中对受礼教压抑的本色人性的深深眷恋,是集体无意识的象征性显现.  相似文献   
54.
在儒家正统哲学中,"性"作为人得以成立之依据,乃是天赋的.这也可以表述为"性善论".<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篇的贡献在于,它论证了人性(天性)之实践环节在"心"上,由此形成"心性不二"的天-人关系框架.突出"心"之本体地位,"人道"内在同一于"天道",对"天道"的追求也实践地落实为人道追求;但另一方面,人道实践乃是天道实现的环节,又深刻地区别于"人类中心"的泥淖,从而有助于建立天-人,人-物的合宜关系.  相似文献   
55.
台湾当代的"留学生文学"是由於梨华的<又见棕榈,又见棕榈>而形成风气的.於梨华小说的创作主题是表现"无根的一代"和"觉醒的一代",同时以批判的态度审视了东西方文化的弊端.有学者将於梨华定位于现代派作家,但实际上无论在审美观点还是技巧运用上,她都不是一个纯粹的现代派.  相似文献   
56.
运用叙事学理论研究李渔小说 ,明显可以看出李渔对中国古典小说 ,尤其是“三言”、“二拍”有继承和创新之处 ,其独特的叙事特征无疑丰富了我国古典小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57.
辛弃疾是位将相全才,志怀高远,渴望建功立业,但他一生沉浮动荡,命运坎坷.辛弃疾其人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他的人生悲剧是由"归正人"的身份、主和派的阻挠、贪图享乐的文化氛围以及他桀鸶不驯的个性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58.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考古学界出现了对本学科的整体反思.俞伟超与张忠培被分别视为"新派"和"传统派"的代表,他们的争论成为反思中的焦点.分析两位先生的观点及研究论文后,可以发现他们的实际取向相近或可互补.考古学研究应同历史学、人类学更紧密地联合,还是应返回资料本身,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两种主张以对立的面貌出现有其学术史上的原因.曾为一代学者所熟练运用的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反成为现今学者的未来目标,提示出学科设置乃至社会思潮等对学术研究的影响,这些均是造成上世纪末考古学反思中产生分歧的因素,且对理解中国考古学的未来走向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59.
唐代,佛教已进入鼎盛发展阶段,高僧玄奘所著录的《大唐西域记》(以下简称《大唐》)广为流传,其中所记载的异域的奇异故事亦随之传播于民间。而当时小说创作中有大量题材取材于民间,两者的相互渗透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从《大唐》中梳理出部分题材,以大量实证材料证明《大唐》对当时"征奇话异"的小说创作产生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60.
特殊的家庭背景给项羽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所成长的楚文化环境、仇恨秦王朝的强烈氛围、从小所受的教育,使这颗种子生根、发芽、长大,形成了强烈地复仇心理。复仇心理使他在反秦斗争中勇猛、顽强、坚定、果敢,成为推翻秦王朝的最大功臣;复仇心理又使他动辄“屠城”、院俘,伤害无辜,成为潜伏于其政治生命中的恶瘤,这个恶瘤在楚汉战争中爆发;复仇心理也使他变成了政治上的低能儿,该出手时优柔寡断,毫无政治远见,失去了由自己重新统一中国的天赐良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