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9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721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中国美学思想产生的根源何在?这是中国美学史研究中没有详尽而明确解决的问题。西周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大时代,有西周的文化的昌明,才会有中国美学思想的繁荣隆盛。可以说,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观念和范畴都是在西周萌芽和成形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敬天保民的社会观念,宗教礼仪的文化制度,所彰显的理性、人文精神,是孕育中国美学的胚基。形成了中国美学以德为美、重视人格、推崇生命精神的审美取向。这是中国美学区别于其他民族美学观念的独特的生命智慧。  相似文献   
42.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日两国经历了从敌对到恢复邦交再到建立战略互惠的不同阶段.关系是一步步深入,是近代以来中日关系最好的时期.六十年来,国际形势、中日力量对比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日两国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民间交流始终是中日关系发展的推动力.中日两国的杰出政治家在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都很好地把握住了历史机遇,把中日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进入2l世纪以后,中日逐渐形成一种竞争、合作、发展的态势.中日两国共同努力,发展这种良好的态势.不仅对中日两国,而且对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也是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43.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和政府总理,周恩来既是我国新文化建设方针、政策的决策者,又是组织进行文化建设的指挥者和实践者。周恩来新文化建设构想与实践活动,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特征:一、先进性;二、民族性;三、科学性;四、群众性;五、开放性;六、和谐性。  相似文献   
44.
我国夏商西周三代时期,用文字记载的典册的不断出现,为历史教育提供了可资依据的教材;史官制度的逐步确立,巫史职责的逐渐分野,一方面使我国丰富而连续的历史记载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则使历史教育有了比较专职的历史教师;学校教育的产生,则使历史教育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且,"学在官府"、"官师合一"的教育体制,也使史官在学校中传授历史知识、进行历史教育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45.
两周金文共有的第二人称代词有"女"、"乃"、"尔",它们的语法功能一直比较稳定。"余、朕、女、乃"和"我、尔"在殷商以前可能属于不同方言,后者之进入前者所在方言,可能就是为了补前者不表复数之不足。第二人称代词在殷商西周时可通用于各种身份的人之间,到东周春秋时期逐渐有了限制。从殷商西周到春秋战国,随着称谓礼仪的发展,称谓系统也发展得愈益丰富完善。  相似文献   
46.
李学勤 《殷都学刊》2008,29(3):13-14
方[戈丮]乳各鼎属西周早期后段器,系器主为妻作器。铭文中“方”是地名,“[戈丮]”是爵或职名,“各”是人名。“[戈丮]”作为爵或职名,在晚商青铜器铭文屡见,而藏于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的商代晚期玉戈刻铭等均表明讯的地位很高。殷墟出土的跽坐执戈者以及西周较晚的铭文,也反映出称[戈丮]者可能是执戈拱卫之臣。  相似文献   
47.
西周中晚期,由于社会问题频出与语言文字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老臣直谏君王的文辞记录,是中国古代直谏文辞兴起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老臣们遵循政教的传统,通过讲说道理、赋作诗歌等方式,毫不留情地直言批评周王违背先王德政、不修德行、丧失民心等错误,反映出当时宗法制崩溃下老臣职责的延续与贵族礼乐地位的上升。  相似文献   
48.
武王在位时初步营建过成周城,具体位置在今汉魏故城一带;成王之世重新营建成周城,在今瀍河两岸。金文资料表明:成周城是西周时期的另一都城,西周时期在成周设有宗庙,成周城是西周时期的另一政治中心。  相似文献   
49.
周代“大师”职官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师”作为周官的一种,历来对它的认识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进而与它相关的师氏、虎臣、司马等官职也存在认识上的混淆。本文首先通过将“大师”解构为三种不同的官职来全面分析称为“大师”一职的具体情况,再就各种“大师”本身的发展演变试图揭示一些它与其他相关官职的关系,以便从一定程度上排除旧有的观念混淆。  相似文献   
50.
连坐法是先秦法家严刑重刑的标志,"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其文化专制的标志,它们的形成与《周礼》关系密切.《周礼》的乡遂制度为连坐法的形成提供了模式,而担负着国家政令传播职责的吏师制度则是法家"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文化专制的蓝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