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80篇
  免费   758篇
  国内免费   182篇
管理学   12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2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76篇
丛书文集   3429篇
理论方法论   963篇
综合类   18533篇
社会学   724篇
统计学   44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401篇
  2014年   962篇
  2013年   1008篇
  2012年   1269篇
  2011年   1546篇
  2010年   1411篇
  2009年   1487篇
  2008年   1776篇
  2007年   2416篇
  2006年   2311篇
  2005年   1999篇
  2004年   1717篇
  2003年   1664篇
  2002年   1207篇
  2001年   1026篇
  2000年   541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此文以绍兴县西蜀阜村为例,基于对大量翔实资料的实证分析,阐述和探讨了经济发达的农村社区在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村落社会结构分化的历史进程、决定因素和现实状况,探讨了阶层分化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的关系,对深化沿海发达地区中心镇村现代化进程的认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解决好环境资源问题,而环境资源问题解决的地实施.文章探讨了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内涵及其价值,分析了影响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因素以及深层基础原因,同时提出了要从建立环境法律体系和环境法律机制,配套环境法律实施的外部制度,加强环境法律监督,加强环境法律宣传,提高环境执法水平和司法水平,建立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完善中国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制度.  相似文献   
73.
洛克论宗教宽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的《论宗教宽容》,是现代西方处理宗教冲突的基本理论依据。但新近发现的文献表明,洛克早年是反对宗教宽容的。本文将洛克对宗教宽容的几次讨论放在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宗教冲突的政治背景之下,指出洛克前后期虽然主张不同,但都遵循同样的理论基础,即《第二篇政府短论》中提出的"神法—人法—兄弟法—私人法"的法律结构,只是针对英国现实问题,在这一框架当中适当调整。无论他主张宗教宽容还是不宽容,目的都是为了清除天主教在英国政治中的势力,围绕圣公会建立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他晚年与普洛斯特有过多次争论,但所涉及的并不是原则性的分歧。我们今天思考宗教冲突与宽容问题,应该看到洛克宗教宽容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4.
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利益关系格局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产生了利益分化和重组。在这个利益分化的时代,中国的经济利益关系格局出现了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经济利益来源多样化、经济利益差距扩大化和经济利益关系复杂化等新的特征。对此,我们必须正视问题,应特别注意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并进行合理的利益协调,充分发挥市场、政府和利益集团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75.
通过一个城市的历史,去透视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值得趋避的经验与教训,是城市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把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成都作为一个聚焦点,可以涉猎城市规模、城市生态系统、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以及地理、历史、人才、经济、技术,城市管理机制、生态机制、监督机制和应变机制等诸多问题,这也都是当今世界性"城市化"浪潮中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76.
中国的人性论生发出的圣人治国,是对人性的否定,产生的是囚徒困境难题;西方的人性论产生的是法律治国,是对人性的肯定,破解了囚徒困境难题.从博弈论视角看,出现如此分野的原因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家们试图设计一种仅有帕累托最优均衡的制度,但因为没有从现实的人性出发,导致只能依靠人治维护表面的帕累托最优均衡,实际上存在的却是囚徒困境;西方社会的政治家们则以承认人性为前提,设计了一种帕累托次优均衡的制度.  相似文献   
77.
每个社会都需要一个主导意义系统,它作为一条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与渗透,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主导意义系统的儒家思想亦由精神领航员的地位转而滑向边缘。社会主导意义系统的衰落,导致了人们精神世界的无序和混乱。重构社会主导意义系统,促进精神世界的和谐就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8.
在对教育产业化的多年的争论后 ,教育的产业化已经表现出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征 ,如何以哲学的视角来审视教育产业化 ,成为当今学术界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79.
风险社会的来临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境遇和生活体验,也必将导致人们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对现代风险社会进行认真的反思,并将与“人为的不确定性”相联系的风险概念引入,可以消解历史决定论的思维定势,也可以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蕴及当代性的彰显提供全新的解释维度和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80.
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结构性互动说”为村民自治改革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视野下,村民自治改革不仅在现实层面上推动了国家与社会的分离,而且也实现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制度化重构。但村民自治改革作为一种内生的政治发展过程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要推行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多元化社会自治,建构市民社会的广泛社会基础;同时对以村民自治权为基础的社会自治权与国家公权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分,并为社会自治权提供侵权法律救济,从而在组织形态和权力形态上实现社会与国家的良性结构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