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21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neoliberal academy means that educators in non-market-oriented departments, such as social work, face several constraints and challenges when trying to implement an anti-oppressive, social justice focused curriculum. This article considers challenges that can arise with an introductory social work course in the current context of neoliberalism, especially when open to both social work and non-social work students.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larger class sizes, the use of precarious labour and the depoliticization of the classroom, the authors use an inductive, reflective approach to analyse observations made about shifts in the behaviour and engagement of students in the course. The authors surmise pos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ese shifts, considering changes made to the substantive content and pedagogical practices of the course. Through this process 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these changes represent an ‘activist pedagogy’ which may offer potential for anti-oppressive education with students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social work. As such, the authors propose ‘activist pedagogy’ as a possible way to resist and subvert the neoliberal educational paradigm and to better integrate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social justice and anti-oppressive social work into the classroom.  相似文献   
62.
当代中国哲学家的使命:用思想引领中国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学术、学说和学养与当代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学术与方法、学术思想与时代精神、学术发展与社会命运有机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逐渐成为关注中国人的生存境遇和中国社会发展命运的改变世界的哲学.为此,中国学者应努力钻研,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63.
章学诚在乾嘉考证学盛行之时,提出了独特的学问观,对繁琐的考据学风有所纠正和补救。章学诚的学问观是以"学问"和"功力"之辨为基础,以"性情"而入,"博"与"约"的相互结合,达到对"道"的全知,最终以"贵开风气"、"去弊而救其偏"的经世致用为目的。他的学问观在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为了深入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变迁的意义,就必须完整地了解剧变(鸦片战争)前的书院发展及清廷政策与教育内涵。清廷藉由禁设书院和转化书院等手段,使书院丧失了成立的精神而趋于官学化,这也导致了书院教育的覆亡。而民办书院对书院精神的提倡,是保存和发扬书院教育的最好的方式,也对与世界教育的接轨产生了良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65.
加强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是与时俱进,为发展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服务的需要,因此,必须对地方社科图书馆员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66.
我国高校三学期制变革的特征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学期制已经成为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形式。三学期制不仅有多样化类型,而且有不同的内容,同时具有很强的个性。在三学期制变革中,各高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学期制变革不仅仅是教学时段的简单划分,而且是教学管理制度的重构,所以,高校应当因时因地选择适宜的学期制模式。2.短学期要结合教学管理制度的整体变革进行恰当设置,特别要注意实施的资源整合与条件准备。3.进行多学期制变革,一定要充分调研论证,不可跟风,根据自身的条件与可能,选择切实可行的变革方案,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67.
八十三年来的中国书院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书院研究历来倍受世人关注,1923-2005年83年间,发表有关书院的论文至少有1709篇,出版著作70余部。80余年书院研究史可分初起而兴(1923-1949)、附而不绝(1950-1979)、勃然兴盛(1980-1993、新世纪的新动向(2000-2005)四个阶段,讨论各阶段研究的时代特色、热点问题、研究动向,介绍主要成果,以期促进书院研究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8.
在以官本位为特征的封建社会, 书院在文化的传播中离不开政府官员的支持, 尤其是当地最高行政官员的重视。金台书院存在了近150年, 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 推动了北京和周边地区文化的传播, 在北京地区教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大量文献史料和碑刻资料的考察, 发现在金台书院的创办、修缮、经费筹措、书院院长的选聘、生徒学业的关注, 以及为书院征集图书等方面, 顺天府尹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金台书院文化传播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69.
网络学术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学术源于信息技术对学术生产的全面渗透,具有学术革命性意义。它延伸和拓展了学术空间;塑造和扩大了学术队伍;改善和突破了传统学术的研究手段;提供和开辟了国学研究的新质内容;引导和提升了学术伦理。  相似文献   
70.
清代重庆书院的发展基本与全国书院发展趋势一致,历经迅速发展、整体繁荣、清末改制废止的流变过程. 但由于重庆特殊的地域文化特点,其书院发展变化起伏很大,出现了乾隆、道光、光绪三个高峰和雍正、嘉庆、咸丰、宣统四个低谷,这是清代以前历朝历代未有之现象. 清中期,重庆书院的普及与繁荣是响应清政府书院扶持政策和顺应地方文化教育发展需要,在全国书院高速发展大潮流推动下的应然之景,而清末的改革、改制与废止则是在"西学东渐"、"经世致用"思潮影响下,为适应社会时局变化不得不"改"的适然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