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61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窟檐建筑是石窟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起源于印度,早期以装饰为主。佛教传入中国后,窟檐建筑作为石窟寺的保护性设施及重要礼佛空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衍生形成类型多样的建筑形制。目前,我国大多石窟寺窟檐建筑因毁坏或缺失致使洞窟内塑像、壁画等暴露而面临环境侵蚀的危险。因此,窟檐建筑作为石窟重要的保护屏障备受学者关注,但囿于保护理念、环境风貌、建筑形制和材料技术等原因,石窟寺本体保护需求、保护措施对石窟外观影响的平衡把控、窟檐原貌的缺失与保护性窟檐建筑风格的协调性探索三个方面,成为制约石窟保护的瓶颈。本文从窟檐建筑源起、形制特征与分类、保存现状与需求、保护性实践的利弊等方面,提出石窟寺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保护对策,指出适宜的保护性窟檐修建对于石窟寺的长久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年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深化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根据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主体间性与发展性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高校的主阵地作用,注重内外结合、新旧互补的宣传教育方式,倡导生活化和创新性,有益于"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3.
刘鹏  裴晓阳 《生存》2020,(10):0040-0041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信息技术的用途非常广泛,已经运用到各行各业之中,尤其是应用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方面,其作用更为突出。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势必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最佳帮手。  相似文献   
4.
王俊秀  周迎楠  裴福华 《民族学刊》2021,12(5):17-23, 10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费孝通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构想,为国家民族政策提出了一个学术的理路。Gaetner和Dovidio提出的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和费孝通“多元一体”及现在党和国家提出的“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不谋而合,其理论框架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提供借鉴。该理论认为共同内群体的形成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包括群体间的相互依赖性、群体间的差异性、社会情境、预接触经验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在良好的制度支持和社会氛围的基础上,突出不同民族的相似性和共同性、淡化差异性,增加平等的接触机会,促进跨民族互动与合作。通过构建共同内群体认同促进中华民族认同,突出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努力,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引导各民族人民把自己和其他民族成员视为民族共同体的一部分,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知相似性、信任和理解,减少威胁感,最终带来认知(积极的想法)、情绪(同情和关爱)和行为(合作和帮助)方面的积极改变。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了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用户的碎片化特征及高校图书馆的重聚力量,分析了激发高校图书馆重聚力量的要素及重聚的模式,提出了碎片化与重聚视野下高校图书馆用户服务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一、礼的历史存在与作用中国一向被称为"礼仪之邦",说起礼,相信每位中国人都不会感到陌生。礼是应社会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礼的工具性与生俱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讲究天人合一、善于向天地宇宙学习的我国圣贤先哲们特别崇尚宇宙自然的多样统一、井然有序与和谐融洽,他们向往人类社会的治理也能达到这种境界,所以特别看重两样东西——礼和乐,他们希望通过礼来实现人类社会的等级有别、秩序分明,希望通过乐来促成人类社会中各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数次发生,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愤慨和共同忧虑的焦点问题。幼儿园教师虐童具有隐蔽性强,儿童难以抗拒,施虐方式多样,越小儿童越易受到虐待等表现特征。虐童行为不仅伤及儿童身体,更给儿童心理和精神造成严重危害。为有效防止幼儿园教师虐童行为,需要从政府、幼儿园和家长层面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原万荣县委书记吉炳南1997年退休至今,始终没有改变亲民、爱民、为民服务的本色,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贴心人"。17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他说:"领导干部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就是为人民服务,党员就是要做人民群众的公仆"。朴实、真挚的公仆情怀,是他最耀眼的光芒,更是他最鲜明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裴仁君 《秘书之友》2014,(10):26-28
正一、微时代已悄然来临今天这个时代,有人将其定义为知识经济时代,有人说这是个信息时代,也有人说我们已处于读图时代,各种说法不胜枚举。而就在当下一个描述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名词渐渐流行起来这就是"微时代"。环顾周围你就会发现,现在以"微"字开头的新名词、新事物越来越多,微博微信、微话剧、微小说、微电影、微课、微企微广告、微管理、微财经、微营销、微旅行、微美容……一个个"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  相似文献   
10.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林权成为森林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关键词.林权作为一种私人财产权,能够增加社会力量造林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其效果自不待言.然而这种将森林资源完全私有化的做法,忽视了森林资源的社会价值,比如提供给公民休憩和娱乐的场所以及基本生存的能量来源的功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林权,为森林资源利益攸关的其他利用人提供其合理利益的保护十分必要.国外立法上设置了森林进入权(森林逗留的权利),对于在这一领域的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尚存空缺的中国来说,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