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3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72篇
管理学   10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718篇
理论方法论   274篇
综合类   4103篇
社会学   197篇
统计学   2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377篇
  2004年   387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3 毫秒
991.
中国古典美学以“和”为美的实质是以“中和”为美。蕴含诸多文化意蕴的中和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根本精神,是古代中国人生实践和艺术创造的最高理想,其内在特征是刚柔相济,外在表现是文质彬彬。中和之美的理想和追求渗透着古代社会对人的、道德伦理的、社会政治的理想,是“天人合一”的至美。  相似文献   
992.
废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其小说具有一种梦幻般的审美特征.审美乌托邦、田园牧歌情调以及禅宗式超越的精神追寻,营造出废名小说中一个个镜花水月般的"梦幻"世界.  相似文献   
993.
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古代哲学为基石的.唐代杜甫论画诗折射其儒家的审美理想,宋代苏轼论画诗则倾向道家的美学立场.剖析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质,中国纯艺术精神应是由道家思想引发而来.  相似文献   
994.
成功的广告应给受众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力,促使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对广告翻译具有重要启示.译者应充分考虑受众的期待视野和审美情趣,以再现和拓展广告原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探析适应营销时代报纸版式设计的美感表达,运用了印刷制版技术、专业审美水平、设计理念等科学设计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了现代报纸版面设计颠覆性的变化,这不单是新闻加艺术的关系,也不是传统意义的美化和装饰,而是建立在视觉科学、阅读规律、市场营销之上,对信息传达、视觉承载、阅读过程、整体形象、文化品位的完整设计,是一个以审美活动为对象,以美感经验为中介,研究美、审美和艺术创造的一般现象和普遍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6.
屈原作品中的"发愤抒情"模式,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既是其完成抒情主体精神建构的方式,也是其实现人生悲剧艺术化的手段.借助它,屈骚完成了从神话、巫歌形态向精神探索和心灵呈现的生命诗学的转变.正由于此,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创作原则而趋向于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特质,在整个古代文学史的流程中,它规范着古代诗文与现实及作家心灵之间的关系状态,成为一种原型范式.  相似文献   
997.
哈萨克叙事文学以其思想内涵的丰富和情感心理的独特成为哈萨克文学中最具光彩的部分。本文通过哈萨克叙事文学的梳理分析,从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意象、审美情感、审美品质等方面对哈萨克叙事文学进行了研究探析,进而揭示出哈萨克叙事文学的深刻而丰富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998.
周代的铜器铭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重要形式,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学批评思想。与相同文化背景下的传世文献《诗经》、《国语》、《左传》、《尚书》等相比较,可以发现,周代铜器铭文与周代传世文献在文学批评的范畴和思想理论等方面均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9.
民间故事以诗意的情调体悟自然和人生,从中反映出生命意识的“天人合一”思想和以人的现实社会生活为中心的体悟特征,并体现出和谐的原则,可以说是中国老百姓传统审美方式的基本特征。在审美意蕴特别浓烈的民间文学中,通过对民间文学物象系统的进一步考察,我们可以反观丰富的民族艺术思维及审关心理特点,了解多彩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00.
“上帝”作为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一直以来都为西方人提供着终极关怀与死后的慰藉。“上帝”之死导致了最高价值缺位,撇下西方人在一个缺乏意义与充斥着荒谬本质的世界上独抱孤怀。在尼采看来,科学与道德都无法为生命提供终极的价值关怀,只有艺术,传承了神话的精髓,将人的生存审美化并为人的生存提供永恒、神圣的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