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300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1563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西利亚·撒克斯特是19世纪美国女作家,其作品以其所居住的海岛为背景,记录了她在岛上的生活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色。她在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无尽热爱,这份热爱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田园牧歌式的自然景致,也延伸到了神秘而令人胆怯的荒野之中。本文结合当代环境美学家关于“非美自然”的论述,并参考康德对于纯粹审美判断的阐释,从“距离”与“道德”两个角度对西利亚作品中关于灾难性自然景观的言说进行审美意义上诠释。西利亚坚持以自然的名义欣赏自然,希望借助康德式的纯粹审美还原审美自然灾难的合理性。此外,她选择成为灾难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克服了“恐惧”对于审美自然灾难所产生的阻碍,证明了欣赏自然灾难的可行性。分析西利亚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然审美思想,不仅是对自然文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对当代环境美学理论的一次反哺与验证。西利亚对自然灾难的审美言说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不仅为人类积极地理解自然灾难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也扩宽了“非美自然”的审美疆域。  相似文献   
52.
裸体与审美     
文章从事实分析当众裸体的非美学的、为功利的本质。强调裸体不是人类先进文化的符号代表:裸者喊的是“人性解放”,做的是利用人性弱点“偷窥”赚钱。审美经验不对人的心灵做出一些有价值的贡献,就是美育教育的失败。  相似文献   
53.
以"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为模式的"风水",实际表示人的住处选址,应当北边靠大山(玄武),南边临水(朱雀),东西由小山岗(青龙,白虎)围合,含有科学道理.从史料和逻辑上看,它应是古代关中周族适应黄土高原地理特点而发展出的一种建筑-景观-规划哲学和美学,包含着中国最早的地理学、景观学、气候学、生态学、建筑学、规划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萌芽."风水"模式中后来渗入了迷信成分.现在,我们要继承发扬风水模式中的科学成分,扬弃其中的迷信成分,使之实现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5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日趋频繁,“跨文化美学”研究成为世界美学研究新的发展路向之一。在认识到“跨文化美学”研究的未完成形态之前提下,试图从文化语境、美学新质、研究方法、学科关联域等不同方面阐发跨文化美学研究的当下意义与合法性问题,以期对跨文化美学研究的学科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5.
王维提出了一个关于山水审美活动中"天机清妙"的命题。这是他"自觉"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中国山水审美及文艺理论中最具价值却长期被忽略了的宝贵遗产之一。"天机"本指自然天性,源出《庄子》。其意蕴发展,到王维时代已大有内涵。王维之前或同时代,人们以"天机"一词加"骏利""俊发""畅""精"等词,言说审美和文学艺术思维活动中的精神状态、灵感才思之情形。王维则以"清妙"作为"天机"的最佳状态与品质。"清妙"是一个意蕴很丰厚且极具审美面向的词语。王维本人极具"天机清妙"的资质。  相似文献   
56.
关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美的形成通过实践却对实践的功利性有一定程度的超越。生态美学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实践美学是在哲学美学中引入实践层面的思考,其投射到城市建设上就是:一座城市要有个性才是美。城市美的根源是多样的,但最终还是由城市中人的主体创造精神来决定。当代美学的救赎使命之一,就是通过“拆墙”来打破美学的“围城”,其在实践中体现为生态关学,这是哲学、伦理学和美学都背离了生态的原则之后尝试实现的一种美学回归。  相似文献   
57.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共标识语翻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翻译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以翻译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公共标识语的英译现状及其美学特征,试图提出公共标识语的主要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8.
所谓审美游戏论就是以游戏来描述审美存在,以游戏特性来确立审美的独立性、合法性与本体性的理论话语.从审美游戏论的话语历史出发,关注其理论建构的可能性与界限,才能把握审美游戏论所阐释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59.
新世纪中国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的发展及其问题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生态批评的研究迅速成为中国文论研究中广受关注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之一。在经过了萌发和草创阶段之后,目前已进入了学理的探索、丰富和深化阶段。尽管中国生态批评及其理论形态的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目前尚未完全发展成熟,但理论上的尝试和建设及争鸣已开启了学科建构的新视角、新观点,极大地推动了学科的发展,中国的生态批评和生态美学研究已初见规模,并必将在新世纪中国文论建设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60.
电影《云水谣》在意境美学的孕育下生长出一种诗意的空间,并由这种诗意的空间蕴藉出一个标注生命充盈的坐标,引领人们进入到关乎爱情、关乎人生的生命之思的哲学之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