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6篇
社会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中国农村反返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返贫困问题是农村反贫困开发实践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反返贫困已经成为新阶段反贫困的重要内容。返贫困问题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比较复杂的问题。返贫困问题虽然不是反贫困开发实践的主流,但其出现并存在的意义远远大于其自身的意义。反返贫困既要从返贫困结果上反返贫困,又要从返贫困源头上反返贫困,实现反返贫困从治标到治本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72.
用低收入和不能满足基本生存需要这样的词汇来定义贫困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反贫困工作的需要。一个人的贫困,除了生存需求的保障,还应包括权利、文化等各方面的不发达状态。我国现阶段的反贫困工作,应采用相对标准,如居民平均收入的30%~50%或5%~10%最低收入人口比例而非某个人为的绝对值。反贫困工作在国家来说应是一个社会问题,即对贫困者的关切和救助。真正的反贫困行动,除了给予贫困者生存和生活保障,还应积极铲除人们陷入贫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根源,帮助他们踏上发展的阶梯。  相似文献   
73.
扶贫开发政策和低保政策是我国政府主导实施的两项重大民生工程。扶贫开发是贫困地区首要的民生工程,最低生活保障是特困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作为农村反贫困的两项基本制度,从政策取向来说二者有一定区别,但它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在新阶段应注重二者的有效衔接,以充分发挥扶贫开发与低保“两轮驱动”反贫困的整体扶助效应。提出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脱贫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目前扶贫开发政策和低保政策的有效衔接,应发挥政策合力;衔接的核心又在于“瞄准”贫困,应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立精细化的管理和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74.
农村地方病型贫困是农村居民致贫的一大根源,分析农村地方病型贫困的成因、危害,可提出相应的扶贫对策,以缓解贫困压力.  相似文献   
75.
民族贫困问题是当代中国的一个主要的社会问题。民族贫困不仅是自然生  态恶劣的产物 ,更是民族生活方式等人文要素失调的结果。民族地区要真正走出贫困 ,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仅要重视自然资源、资金等要素的开发与投入 ,更要重视人文因素的优化 ,实现民族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6.
教育与贵州农村脱贫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农村贫困呈现以下特点:贫困人口中开发式扶贫人群占绝大多数;贫困原因以外部因素为主,贫困人口以中青年人群为主,小学以下劳动力比例高,贫困人群总体素质低下;贫困人口收入结构单一,以实物收入为主,购买力极低。如何解决贵州农村脱贫问题,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过教育来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提高,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但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77.
社会资本的概念,在一些学者的推介下日趋流行,世界银行也将其纳入在资助的扶贫项目框架之内,国际扶贫机构世界宣明会把社会资本的概念引进在中国农村发展项目中,藉着参与式的扶贫开发,帮助社区建立社会资本,摆脱贫穷。  相似文献   
78.
三江源生态移民对于反贫困问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源地区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滞后的地区之一,三江源地区最主要的贫困问题是受生态环境约束的基础性贫困,生态移民在认识论上就被作为反贫困问题的重要举措,试图通过改变贫困人口的生存空间,突破制约生存发展的环境约束,从而达到改变贫困人口生存状态的目的。实践证明,科学的生态移民对于摆脱因环境压力造成的基础性贫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工业优先和城市偏向的宏观经济政策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农村贫困的一个制度性原因。政府应承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责任,城乡统筹,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并逐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同时,重构我国农村反贫困制度,依靠市场经济手段,尊重经济规律,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强化贫困人口市场化的参与程度,最终形成以政府和市场共同为主导的双导向反贫困机制。  相似文献   
80.
西藏农牧区贫困的特征、成因与反贫困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相关理论,依据西藏有关部门的政策法规与数据资料,结合在西藏农牧区实地调研的所见所闻,在描述西藏农牧区贫困特征与成因的基础上,试图归纳出西藏农牧区的贫困类型、贫困标准以及反贫困政策的与众不同之处,进而对西藏农牧区的反贫困路径与政策提出个人见解。本文会涉及到本地区贫困标准、移民扶贫、工业化、城市化等有歧义的问题。对此,笔者会给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