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9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120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658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61.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job satisfaction amongst support staff employed by a nonprofit company undergo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s. The Job Satisfaction Survey (JSS) scale was used to measure overall job satisfaction and was conducted among 38 workers and the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content analysi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workers were satisfied with some sections of their job but also dissatisfied with some others, scoring an average job satisfaction amongst the participating groups. Factors such as good relations with colleagues, training opportunities, and work flexibility were identified to assist with increasing worker satisfaction. Further suggestions for enhancing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62.
将汉晋“士人”的人格变迁研究置于从儒家独尊的一元文化模式向儒、道、释、玄的多元文化模式演变的宏观文化背景下 ,并以哲学的视角 ,检视汉晋求善、求实、求自然的文化精神的嬗变对汉晋士人人格变迁的影响 ,揭示了从西汉进取型人格经由东汉士人个体意识的苏醒 ,最后发展成为魏晋士人的“边际人”人格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63.
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即辛亥革命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改革开放 ,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三次巨变围绕“振兴中华”这一主题展开 ,生动地再现了历史运动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64.
文章以南京市七家湾回族社区社会文化结构变迁为个案,分别从社区经济、组织、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大城市传统回族社区的社会文化结构,概括出“盘根草格局”的基本特征,描述了城市回族社区社会文化结构变迁的主要过程。文章认为,整个中国的社会结构变迁决定了城市回族社区社会结构变迁的方向和力度,而社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又会进一步影响社区民众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65.
在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处于职业变动中的下岗女工是一个尤其值得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从职业变动的视角出发,围绕下岗这一职业变动的重要事件对下岗女工进行了新的探讨,包括女工下岗的原因、下岗对女工心理和生活的影响、下岗女工再就业的情况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帮助下岗女工从容应对职业变动、努力实现再就业的相关对策建议,期望有助于引领下岗女工进行积极的职业变动。  相似文献   
66.
为了探讨义理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经过查阅、对比中日两国历史文献,得出结论:日本早期义理的意义仅仅拘泥于经书中的字句解释,并缺失了儒学典籍中个别意义。宋学义理作为哲学概念传入日本之后,日本的儒学家为了寻求治理武士社会的理论依据,给武士社会创建精神支撑,将义理巧妙地改造成为武士社会主君与武士之间的伦理观基础,江户时期以后,义理进一步深入到町人阶层,在其历史变迁过程中,产生了多种意义,逐渐演变成人伦学概念。  相似文献   
67.
从女性构型看施蛰存小说女性意识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施蛰存小说女性构型的变迁,可见施氏小说的女性意识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的嬗变:对初恋情人梦幻式依念,对妖妇魔女的厌恶漠视,对受压抑苦闷的女性寄予同情,显现了作家由维护男权到倡导人性、由传统到现代的进步。  相似文献   
68.
鲍照是先唐乐府诗史上最具开创性的一位诗人。“拟”“代”旧乐府而独出机杼,确立与完善七言歌行之一途,并致力于对江南流行乐府诗的创作,是鲍照及其乐府诗表现在新变方面最为鲜明的特点。其中,尤以对七言歌行的确立与完善而影响巨大、意义深远。正因此,鲍照乃获得了“乐府第一手”的美誉。  相似文献   
69.
汉唐《论语》《孟子》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汉代是《论语》、《孟子》学的发轫期,有关的注解之作已经涌现。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语》学成果颇为丰富,但《孟子》却较少研究。同时,受时代学风影响,《论语》学的发展呈现出玄化或佛化的特点。唐代《论语》学的成就并不高,但是《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却不断提高,初步出现了所谓“孟子升格运动”。汉唐时期的《论语》《孟子》学的发展为宋代《四书》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结构的变迁使社会的组织形式更加松散;阶级阶层结构的变迁使社会主体利益多元化、差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利益结构日趋失衡,利益关系日渐紧张;价值观念结构的变迁使公共道德与信任关系受到冲击,传统的观念认同出现危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政策引导、制度创新、观念认同三个方面建立起发展目标明确、充满社会活力、利益结构合理、利益关系和谐、具有广泛社会认同的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