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24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和清 《社会》2010,30(2):20-44
本文借助“权力的文化网络”视角,深层再现云南省一个少数民族山区--蚌岚河槽(村庄)传统主族控制和毕摩操控的村落政治格局。作者认为,1949年以前槽区的社会政治局面是主族控制和毕摩操控,主族及其首领毕摩依靠乡村文化网络获得权威和认受性,他们在权力的文化网络中发挥着组织领导的作用,凭借对乡村文化网络(族群内部的宗族关系和宗教信仰以及族群关系等)的操控,主族及其首领毕摩有力地控制着乡村社会。  相似文献   
22.
宗族法作为国家法必要的补充,刻意鼓吹天理性命,一意尚农,强化对土地买卖的干预,抑制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3.
宗法纲常等传统伦理通常被视为封建流毒和现代化的障碍,受到激进思想家的批判,但陈三立、陈寅恪父子却依然坚信家族制度和传统伦理的价值。在他们看来,宗法纲常不仅无阻于求富求强,而且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应当固守勿失。  相似文献   
24.
中华文化与海外华文文学母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华文文学始终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底蕴,形成了围绕着中华文化核心的几个基本母题。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乡土与故园、祖先与家族、接续传统与文化认同的冲突、兼济与独善的忧患意识都是海外华文文学历久弥新的基本母题。分析与理解这些母题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海外华文文学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25.
从梅因著名的论断开始,阐述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并着重从政治、经济、思想上论述我国正在开始从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变,并提出在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变过程中,我们青年应该具备的几个意识。  相似文献   
26.
南朝时期河东柳氏“东眷”之家族文化风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东柳氏家族是刘宋时期新起的雍州地方武力强宗,奠定其家族基业的第一位关键人物是柳元景。此后,其家族人物皆能依附新朝,追逐功名,与世浮沉,以保持其家族之荣显。柳氏人物重视孝义,宗族意识不断强化。随着社会政治地位的上升,其家族显支受到了高门士族社会文化习尚的影响,其门风迅速雅化。齐、梁之间,柳世隆及其子孙多擅长玄谈、文学、弹琴和棋艺等,皆具名士气质,家族亦为高门士族社会所接纳,成为新兴门第的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27.
家族小说的叙事话语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密码。家族小说的叙事机制和主题建构相当程度上与文本话语系统的参与密切相关。参与家族文本叙述的话语模式主要有西式话语、政治话语和古典家族话语。现代家族故事就是一场话语之争,是西式话语、政治话语解构古典家族话语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28.
中国传统社会的内生村庄秩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贺雪峰 《文史哲》2006,(4):150-155
在中国传统社会,为解决大国家与弱国家条件下的乡村社会秩序问题,国家借重两种力量,一是以家庭为基础的私的力量,一是以宗族为基础的带有半公性质的力量。较小的家庭规模,无法解决传统农业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秩序。传统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的自治,是以相对自主的地方性规范及相对自主的地方自治组织的强有力存在为前提的。这构成了我们继续讨论传统中国农民行动逻辑的基础。  相似文献   
29.
徐舜  徐雄 《兰州学刊》2005,(3):232-234
改革开放后, 沉寂多年的宗族在乡村复活,对当代农村社会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并影响了村民自治的进程.本文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在这一领域中研究的述评.  相似文献   
30.
商周妇女称谓及婚姻制度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商甲骨文与金文以“帚”字加女子的国族名或国族姓称呼已婚成年女性,而周代文献和金文则多以国族名加国族姓呼之。凡诸候嫁女,同、异姓诸侯均可以其女媵之。有些诸侯国间保持着长期多代的互通婚姻关系以结成稳固的姻亲同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