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18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83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571篇
社会学   79篇
统计学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
  如今的中国市场,诸多行业本土品牌崛起甚至逆袭,消费者对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的偏好相应逆转。已有研究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偏好的驱动因素,但本土品牌逆袭过程中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偏好的驱动因素是否相同、本土品牌逆袭与消费者偏好逆转的互动影响路径是怎样的,对这些问题缺乏探讨。         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手机行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网络讨论数据的初始编码、聚焦编码和理论编码,首先研究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偏好的驱动因素的异同,然后结合对讨论数据的纵向统计结果,研究本土品牌逆袭过程中品牌逆袭与消费者偏好逆转的互动影响路径。         研究结果表明,本土品牌逆袭中,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偏好的驱动因素模型具有相似的结构,功能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测量受个人因素调节而影响消费者偏好,但测量功能价值或社会价值的具体因素在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中存在差异。品牌逆袭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促进消费者成熟,进而驱动消费者偏好逆转;消费者偏好逆转则通过反馈路径帮助品牌进一步逆袭。具体的,消费者对产品特质更加重视,全球品牌的原产国效应和符号价值表现力减弱,本土品牌的口碑效应和符号价值表现力增强,同时消费者的民族主义增强而爱国绑架感减弱,这些因素通过感知价值带来消费者偏好逆转。综合而言,本土品牌逆袭和消费者偏好逆转是互动提升的关系。         研究结果丰富了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的相关研究,为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的建设提供了实践启示。产品特质是影响消费者偏好的主要因素,并对其他驱动因素有支撑作用。所以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都要重视产品的创新和研发,还要根据各驱动因素的变化调整其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2.
Efforts to explain why some people incorporate ethical concerns into everyday shopping for food and household goods, while many do not, have so far left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ethical consumption” unexplained. Seeking to move beyond explanations that rely mainly on differences in consumers' social class, gender, and political engagement, I draw on concepts associated with “practice theory” to argue that ethical consumption is closely tied to people's willingness and ability to spend time, while shopping, on distinct activities associated with breaking old routines and establishing new ones. The central insight of practice theory is that most consumption is the product of unconscious routine. And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consciously departing from routine is, according to my study, a fundamentally time‐consuming process, that lack of time emerges as a crucial obstacle to translating abstract ethical concerns into concrete action as a consumer.  相似文献   
23.
论网络点击合同下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点击合同是格式合同在网络环境下的嬗变,是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主要形式之一。点击合同在信息披露、不公平条款、合同确认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到网络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我国应当在借鉴国际先进立法和实践的基础上,对点击合同予以重点监管和规制以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网络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4.
The current investigation examined our prediction that sexual objectification decreases women’s experiential consumption but not material consumption. Three experiments provided converging support for this prediction. In particular, female participants reported lower tendency to engage in experiential consumption after recalling a past experience of objectification (Studies 1 and 3) and chose a material product over an experiential one after receiving objectifying comments (Study 2). Furthermore, Study 3 found that sexual objectification reduced purchase inclination of experiential products, and this effect did not emerge for material products. Thes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the literature on sexual objectification by showing the impact of sexual objectification on women’s economic decisions and behaviors.  相似文献   
25.
We consider a newsvendor who sells a single product over a single season with the objective of determining both the selling price and stock quantity to maximize the expected profit. The customers are strategic and we consider two demand cases: additive and multiplicative. For each case, we derive the newsvendor׳s optimal decisions and demonstrate that neglecting the price-sensitivity of demand leads the newsvendor to make sub-optimal decisions. Moreover, we show th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strategic consumer behavior may positively affect the newsvendor׳s optimal expected profit in the additive demand case.  相似文献   
26.
    
目前,国外消费者开始慢慢对中国品牌有所认知,然而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关键是获得国外消费者的支持.为此,文章基于制度理论视角构建了品牌合理化战略、品牌合理性和国外消费者支持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收集了218份美国消费者问卷,通过AMOS分析表明,中国品牌国际化中的顺从战略、凸显战略均正向影响品牌实用合理性和社会合理性;操控战略正向影响实用合理性,但对社会合理性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关系;而无论是实用合理性还是社会合理性都正向影响着国外消费者支持.研究结论还进一步表明,品牌合理性是中国品牌获取国外消费者支持的内化机制.因此,中国品牌的国际化要取得国外消费者支持,不仅需要重视产品、技术、人才等,更需要重视品牌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27.
以往研究认为沉没成本效应的产生与损失厌恶和后悔厌恶相关,但对其相互关系的探讨较少考虑货币性沉没成本和非货币性沉没成本的不同影响.文章选取证券监管者和证券市场投资者作为被试对象,通过有情境因素的调查问卷对损失厌恶、后悔厌恶与沉没成本效应之间的关联性进行验证.实证结果发现,与证券市场投资者相比,证券监管者的损失厌恶倾向要显著更低,而二者的后悔厌恶和沉没成本效应则无显著差异;证券监管者的数据结果表明,后悔厌恶与沉没成本效应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损失厌恶与沉没成本效应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比之下,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数据结果则表明,损失厌恶与沉没成本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后悔厌恶与沉没成本之间则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探究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品牌熟悉度与商家促销方式对其购买意愿的交互影响,模拟了网络购物情景,利用消费者的双系统信息处理理论(情感处理系统、认知处理系统)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进行分析,检验了品牌熟悉度(高和低)和网络促销方式(价格促销与非价格促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交互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对于高熟悉度品牌,价格促销比非价格促销更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其中介机制为情感处理系统;对于低熟悉度品牌,非价格促销比价格促销更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其中介机制为认知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9.
文章根据专门用途英语学派的体裁分析理论,构建了商务体裁研究理论框架,对30篇中美快消品行业企业简介进行了体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美快消品行业企业简介语步结构基本一致,但二者在语步和步骤的选择频率、介绍性语步和劝说性语步的实现形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0.
非理性消费已经成为零售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认为顾客非理性消费行为是受到内在的、最本质的特殊顾客需要驱使而产生的不合理行为,揭示了驱动顾客非理性消费行为的顾客需要,并探讨了情绪状态因素调节顾客需要与顾客非理性消费行为关系的作用机理。基于416份问卷的调查结果,社交需要、释压需要和求廉需要是驱使顾客产生非理性消费行为的主要内在动因,情绪对特殊的顾客需要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旨在丰富顾客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知识,为商家实施目标营销、新服务开发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