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6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98篇
管理学   57篇
民族学   96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289篇
理论方法论   279篇
综合类   6120篇
社会学   194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627篇
  2010年   486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519篇
  2007年   615篇
  2006年   622篇
  2005年   535篇
  2004年   598篇
  2003年   555篇
  2002年   479篇
  2001年   351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当代中国文艺变革的实践 ,越来越清晰地证明 ,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形态的崛起 ,极大地冲击着既定的文学、艺术形态和规范 ,改变其存在方式 ,促使其不断地走向大众 ,融入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拓展了生存、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 ,变化着的文学、艺术则以独具的审美方式 ,积极地作用了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深化其艺术意蕴 ,提升其审美境界从而形成多元共生、悖立与互动的新文艺格局。可见 ,只有立足文艺变革实践 ,洞悉文艺变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才能透过文学生存困窘的种种现象 ,窥探其发展的内在潜质与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02.
胡适在思想理论、语言文学的教育工具和教育制度建设等宏观方面 ,对中国新教育具有重大影响和重要贡献 ,其对于中国新教育的贡献 ,在中国现代史上几乎很难有人能够企及  相似文献   
103.
言说体验之境并显示其中蕴涵的人生意义,既是文学言说的追求所在,也是文学言说的困境所在。不过言意矛盾并非仅仅体现为欲说之“意”难以转化为传达之“言”,其间的矛盾至少包括三种形态:“意”的丰饶与“言”的贫乏;语言本身固有的含义遮蔽了意义的表达;以及先于个体存在的语言对思维的限制。因此,言意矛盾实际上存在于两个过程之中:“意”向“言”的转化和“言”对“思”的禁锢,后者乃是更深刻也更根本的言意矛盾。  相似文献   
104.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的当代特征表现为三角化、区域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经济全球化正在改变现有政治格局,推动世界政治朝全球性方向演进并形成全球性的治理机构或协调治理形式。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方面处于弱势,这要靠全党全民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利用自己已经具备的各种有利条件去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从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自然历史过程看,经济全球化不过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化生产和市场全球性扩张的新的历史阶段。从马克思的立场看,全球化将会是资本主义时代的终结,并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到来做好准备,随全球化而来的将是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20世纪 50年代文学创作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处境的批判性审视,认为 50年代文学创作的政治化、模式化绝不是个别时期内的个别现象,它受到了五四新文学以来的功利传统、国家政治、作家主体退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令狐楚简论     
如何评价令狐楚 ,关涉到唐代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和唐代文学史上的不少重要人物 ,但其生平的诸多方面仍存有含糊不清或是非不明的遗憾。他的文学创作 ,在当时即深受白居易、刘禹锡等著名文学家的推崇 ,而当今的文学史却只是在评论李商隐时才略略提及。本文在史料考辨的基础上 ,力图进一步辨明令狐楚仕履中的是是非非 ,并对其文学成就作一公允的评说。  相似文献   
107.
唐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创造了后世难以为继的繁荣。唐代文学是经过数百年艺术创作经验积累后的一次大释放 ,是对前代文学传统的最佳继承 ,并为后世提供了典范。继承是根基 ,创新是生命 ,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才能创造出新的辉煌。这是新世纪学术界及文学家应当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8.
中国文学史有关上古、中世、近世的分期法 ,早先是通过明治时代日本的中介影响 ,借鉴了西方历史的划分标准。这套标准本身有其特定的构架及内涵 ,故在今天采用上述分期法时 ,仍应考虑到与它的对应性。从我国早期文学的表现形态来看 ,至秦汉 ,文学的发展受专制独裁政体及思想统制的压抑 ,丧失了先秦文学中曾出现的相对比较自由的精神与批判意识 ,质性上显示出较明显的异面 ,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比照欧洲中世纪文学的情形 ,笔者赞同以秦汉作为中国中世文学的开端  相似文献   
109.
文学史的核心价值与古今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分析在过去的文学史研究中古代与现代相互隔绝的成因与弊病 ,提出从重新阐释中国文学的历史与传统入手 ,沟通古今文学 ,研究其演变的过程 ;提出文学史的核心价值是文学与人性发展的关系、文学在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并主张以此核心价值为主线来研究古今文学之演变。  相似文献   
110.
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异端支派,其在中国传播的200年间,有过大量的经籍翻译。但是,对于景教的翻译活动,学界的研究很不充分。从当代翻译理论的角度对其翻译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为我们研究中国翻译史提供一个视角,同时,对我们进一步认识景教在中国的传播活动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