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淳于髡及其论辩体杂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中期,齐国的淳于髡长于论辩,善于调侃,在宫廷中成功地运用民间论辩讲诵伎艺,在滑稽诙谐的氛围中进行讽谏,留下了类似于对问体杂赋的作品。这些作品主要见于《史记.滑稽列传》和由淳于髡编辑而成的《晏子春秋》。故事性、论辩性和行文通俗、大致押韵,表明了这些作品的口诵性质。  相似文献   
52.
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的建设”讨论,是民族复兴运动中的一环,思想界提出恢复文化自信心、建设中国的本位文化、文化建设的计划化与组织化等问题,是战争背景下文化民族主义运动的反应,也是国民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对诧后“抗战建国”国策的提出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与生物的高级低级及其进化的必然性等问题的争论至今仍然没有定论。我们可以给高级和低级赋予客观的含义,即用复杂程度和有序程度作为评价物质系统高级和低级的标准。序参量应该是系统功能的总价值,只有当系统结构的变化导致新功能出现时,才会使有序度增大。生物进化具有必然性,因为高级生物可以利用上层资源。如果认为进化是一个先验的方向就错了,但是可以在演化结果出现以后把进化当成主流。对于进化有必要单独研究,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用演化代替进化。  相似文献   
54.
宋人诗话对苏轼予以了高度关注,在对其作诗本事的记述及诗作特征等的品评中,抓住苏诗创作取向和诗法用事着意进行了评析,对苏轼作为诗人的襟怀情性、人品气节亦有论及,这基本见出了苏轼及其诗作的内在特征,为后世进一步把握苏诗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批评养料。  相似文献   
55.
~~《香奁集》归属问题考述@刘鹏$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相似文献   
56.
2011年4月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就涉外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规则的立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其间若干自草案公布之初就存在争议而在正式立法中未得到呼应的些许问题、存疑、争鸣无疑还将继续,如选择性冲突规则运用是否妥当、涉外协议离婚法律适用规定有无必要、"没有共同国籍"情形下法律适用是否遗漏,等等。着眼于婚姻家庭关系的内在逻辑、国际社会最新立法经验和中国涉外婚姻家庭法律适用实践,应就以上问题做进一步完善和修订。  相似文献   
57.
施特劳斯之所以看重雅可比,主要在于雅可比对启蒙哲学的尖锐批判。雅可比认为,启蒙不过是一种理智上的僭政,其教条程度毫不逊色于大公教会,堪称"耶稣会派和哲学上的教权"。正是雅可比对启蒙哲学的致命批判,使施特劳斯看清了现代理性主义的本相。艾尔特曼的指控并非出于对思想自由的哲学热情,而是出于启蒙教士的政治狂热,他对施特劳斯的指控跟苏格拉底所受的指控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58.
试析清末修律中礼法之争的力量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清末修律时爆发的礼法之争 ,以前的论者多以为体现了礼教派的强大和法理派的软弱。作者从奕匡力和他主持的宪政编查馆入手 ,对礼法之争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指出历史的事实并非如此。法理派并不是势单力孤 ,清政府也不是礼教派的坚强后盾 ,礼教派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并未取胜 ,法理派也根本谈不上言败。鉴于中国法律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礼法之争中迈出的 ,因此对双方力量对比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作出新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59.
以我国32家金融类上市企业为例,对其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中与公允价值相关的项目进行分析,结论是公允价值的运用为大势所趋,虽然金融危机暴露出了它的一些缺点,但不应废除,且对其进行改革也势在必行。从长期考虑应从准则层面规范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和列报;短期内应解决我国当前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的矛盾。  相似文献   
60.
“非遗”产业化: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随着“生产性保护方式”口号的提出,“产业化”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备受学界、商界(包括旅游业)和政界的关注,赞成和反对两种观点的对立格局业已形成。对于非遗“产业化”保护模式,持赞成立场者,大体是地方的主政者和商界(包括旅游业);持反对立场者,大多数出自人文学界。笔者认为,“非遗”概念下的“传统技艺”类以商业经营的方式获取可持续发展是可行的,但商业化经营不等于产业化。“非遗”保护要从历史错误中吸取教训,更要切忌“一窝蜂”的产业化。从产业化倒退到个体手工业并不是耻辱,而是必然。凡是以牺牲传统技艺及其文化蕴涵为代价的所谓产业化,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