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6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56篇
管理学   21篇
民族学   18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16篇
丛书文集   1369篇
理论方法论   412篇
综合类   6665篇
社会学   322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427篇
  2011年   588篇
  2010年   560篇
  2009年   681篇
  2008年   852篇
  2007年   1371篇
  2006年   1190篇
  2005年   796篇
  2004年   503篇
  2003年   515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封建社会可以分为领主经济和地主经济两个阶段.中国封建社会历时比西欧长得多,因为中国的地主经济阶段比西欧长得多.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迟缓问题的实质.西欧进入地主经济阶段和在农村中产生资本主义是同时的.中国进入地主经济封建社会,是由于要突破农村公社--井田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因而以秦国的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天下为契机,在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土地民得以买卖,变领主经济为地主经济,在政治上废封建、置郡县,变贵族政治为官僚政治.地主经济这一经济基础及由其产生的三位一体公式、官僚政治及其支柱科举制度这一政治上层建筑、儒家学说这一思想上层建筑、被科举制度打乱的阶级关系,即四位一体公式等,使中国地主经济封建制度得以延长,资本主义产生困难.  相似文献   
72.
又见宏图添重彩——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社会建设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社会建设这一创新性的理论观点,这是一个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更为宏观的概念.社会建设、社会体制建设、社会秩序建设,是我国社会建设的科学体系.社会建设的内容包括和谐社会建设、注意四个建设领域的差异、抓好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等.社会建设思想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也对我国的社会建设资源具有重要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73.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和谐社会本身亦即政府内在的价值追求。公共服务职能是现代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由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和传统政府体制的束缚,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偏弱,现阶段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必须通过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4.
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应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国古代社会历来是崇尚和谐的社会,但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时,既要从传统思想中吸取有益的思想成分,也要避免受传统和谐观中的一些消极落后因素的影响。和谐社会的制度体系和伦理道德体系,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75.
随着国家农业税全部免征政策的推行,农民税负大大减轻,但农民的其他隐性负担相应增加.同时,取消农业税对县乡财政收入产生影响,对农村经济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对巴彦淖尔市取消农业税后对农村牧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76.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统一后的德国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变化都已发展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化国家,作为上层建筑的基础,它也必然会促使德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相似文献   
77.
公民宗教是在政教分离的情况下,借助于宗教的形式来为社会确立共同的政治信仰。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宗教形式,而是借助宗教感情来维护政治上的团结。美国的公民宗教为我们提供了在政教分离的情况下,利用宗教的政治功能来服务于社会政治生活的“范例”。公民宗教对改善我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在宗教界进行以爱国主义和公民教育为主题的政治信仰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8.
理性思考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公权力与私权利资源在不同阶层按不同方位排列组合的历史,与此同时,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基于自己的立场对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目前我国的权利(力)状况是公权力强、私权利弱,公权力经常侵犯私权利,因此我国应当明确划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界限,确立私权优位主义的指导思想,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并发挥社会组织在公权力与私权利冲突中的润滑剂作用,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79.
本文立足于已持续二十多年的中国市场化取向的渐进改革,借助发生在甘肃省古浪县时间跨度超过15年的农村"机井"投资纠纷司法个案,对其中牵涉到的农业生产基本设施(机井),及其所引发的公有产权(特别是集体产权)与私人产权之间因"产权交易"而展开的"博弈"的具体分析,揭示了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民间投资的真实和普遍语境--即始终存在于同公有产权和国家权力相互碰撞和纠缠的夹缝中.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思现有法学研究及司法审判在方法和思路方面的缺憾,对转型期民间投资法律规制的制度逻辑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其他领域的民闻投资实践,对转型期中国经济法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现实基础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0.
赵树理的小说,表现了中国北方农村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历史变迁,战争、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是文本的基本框架。但在历史的波涛和底层中,又隐含着一个广大的、复杂的民间社会和一种民间文化形态。作家坚定地站在民间立场,逼真而深刻地描绘了民间世界从破碎到沉潜的悲剧命运,从中也折射出赵树理从“辉煌”到“末路”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