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188篇
民族学   28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283篇
理论方法论   79篇
综合类   1989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Monetary financing – the funding of state expenditure via the creation of new money rather than through taxation or borrowing – has become a taboo policy instrument in advanced economies. It i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dangerously high inflation and/or war. Relatedly, a key institutional feature of modern independent central banks is that they are not obligated to support government expenditure via money creation. 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2008, however, unorthodox monetary policies, in particular quantitative easing, coupled with stagnant growth and high levels of public and private debt have led to questions over the monetary financing taboo. Debates on the topic have so far been mainly theoretical with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dynamics of historical instances of monetary financing. This paper analyse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twentieth‐century cases: Canada from the period after the Great Depression up until the monetarist revolution of the 1970s. The period was a successful one for the Canadian economy, with high growth and employment and manageable inflation. It offers some interesting insight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s and central banks and present‐day discussions around the governance of money creation.  相似文献   
82.
当前,我国商事信用危机的加剧,造成了市场秩序的空前混乱,商事主体的信用缺失使交易风险更加明显.单纯依靠道德和观念上的东西,很难制约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守信的状况.通过完备的法律体系与必要的制度安排来健全我国的商事信用机制,提高商事主体的信用水平,从而解决目前存在的商事主体信用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83.
研究了局部均衡函数,定义了改进的局部变权向量,提出了与之对应的状态局部变权向量和局部均衡函数,证明了两类函数是局部均衡函数;利用局部变权向量建立了企业信用评估模型,并通过实例说明了该理论是有效的和合理的.  相似文献   
84.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流传广泛。从分布的格局上看,《格萨尔》的流传有若干个点,四条线和两个面。点连成线即东北线、东南线、南线和西线四条线。线铺成面,即东北线向北在蒙古草原驻足,又向四周辐射,形成以蒙古草原为中心的蒙古族《格萨尔》传播面,东南线、南线和西线铺成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藏族《格萨尔》传播面。  相似文献   
85.
基于西北5省15个国家级贫困县152位信贷经理人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小额信贷经理人的扶贫意愿、行为以及影响因素。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调研的国家级贫困县中,尽管近六成小额信贷经理人向贫困户发放过贷款,但业务量总体较少,具有信贷扶贫意愿的不到2成;性别、教育背景、收入满意度、信贷决策自主性、放贷任务以及是否完成任务对信贷扶贫业务有显著影响;性别和信贷自主权对扶贫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由此,在信贷扶贫项目选择信贷经理人时,采取差异化策略,有序放松信贷自主权,加强扶贫效果考核,对提高金融扶贫绩效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个体网络借贷发展迅速,但监管缺失导致了该行业的畸形发展,刑事风险攀升。《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对个体网络借贷做出规定,意义重大。个体网络借贷中债权转让和平台担保两种模式游走于罪与非罪的模糊地带,在相关立法和司法解释出台前,对这两种平台经营模式,刑法应该保持谦抑,谨慎介入。  相似文献   
87.
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8年调研数据,构建了自然灾害冲击对农村家庭非农就业选择影响的理论框架,采用Probit模型验证了自然灾害冲击对农户家庭成员非农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灾害冲击对农户家庭成员非农就业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正向影响会随着自然灾害强度的增加而不断提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嵌入,会弱化自然灾害对农户家庭成员非农就业选择的影响,信贷约束却会强化这一影响。这意味着现阶段面对自然灾害冲击,农户家庭成员应积极尝试非农就业,不仅能够促进资本存量重构,还可以缓解家庭生计压力,增加农户家庭收入,避免农户家庭因灾致贫。  相似文献   
88.
基于对3个省的3个县市区253家合作社的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二元Logistic分析法实证研究合作社社员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内部社会资本由内部信任、内部规范和社会网络等3个因子构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部信任、内部规范这两个测量变量与社员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而社会规范与社员满意度之间呈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组织认同能够提高社员对合作社的满意度,且加入合作社时间越短的社员对合作社的满意度越高。此外,还通过剔除不显著变量和增加变量的方法对社员满意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证明研究结论具有高度的稳健性。据此提出建立健全信用合作管理制度、加强合作社的社会整合功能、发挥合作社示范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9.
为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减少城投债信用违约事件的发生,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选取2014~2016年新发城投债中7年期公司债为样本,将政府财政及债券等个体因素相关指标作为自变量,以宏观因素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分析中国不同行政级别城投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债券个体因素对县、市和省级城投债信用利差均有显著影响,宏观因素的影响随城投公司所属行政级别升高而升高;地方政府财政因素对各行政级别的影响方向相同,由于城投公司资质存在差异,政府财政因素对低行政级别信用利差的影响显著;不同行政级别下,各类因素对信用利差的影响略有不同,城投公司债券发行信用利差与评级情况和发行规模都呈负向关系,系数绝对值随行政级别的升高而降低,企业自身财务因素影响并不显著。地方政府应大力发展经济使城投公司融资成本降低,投资者在投资前利用多种指标估算债券发行信用利差,城投公司也要注意合理设计发债规模,使自身融资成本达到最低,监管机构加强对低行政级别城投公司债券发行的监管和宏观经济方面的政策引导,以此促进解决城投债问题和推动城投债公司合理发行债券。  相似文献   
90.
陈勇勤  刘星 《南都学坛》2007,27(5):101-104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金融发展尤其是农村金融市场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农村有普遍的存款服务和汇兑服务,但缺乏有效率和规模的信贷供给。如何重建农村信贷市场成为制约农村金融市场建设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农户信贷需求的满足问题的探讨,可以发现,在目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小农经济与市场化的矛盾成为制约农户借贷供求的根源。突破这一制约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合作经济和建立"农民所有"的合作金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