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4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6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320篇
理论方法论   177篇
综合类   1785篇
社会学   202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Previous research suggests a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minal friends and criminal thinking style; however, social identity theory proposes that identity mediates the impact of social group members on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styles. This research project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empirically test the mediating role of criminal social ident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iminal thinking styles within a recidivistic prison sample (N = 312).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criminal thinking style presented and tested in this study supports the central predictions of social identity theory, with findings demonstrating an indirect effect of antisocial friend associations on criminal thinking through in-group affect and in-group ties with criminal in-group members that reflect two of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measure of criminal social identity applied in the current study. Further implications in relation to theory and previous stud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2.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保障食品安全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刑法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由于其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定性不当、保护范围较窄、保护滞后等问题,有大量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未进入司法程序,凸显了刑法在惩处食品安全犯罪行为过程中的乏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应借鉴美国立法,完善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形成严密的刑事立法体系,克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在刑法规制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3.
期待可能性理论有坚实的哲学和法理基础,在关注人性、体现刑法谦抑性和发挥刑罚功能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理论吸引力,但是也存在对罪刑法定原则可能构成潜在危害,对法官素质具有较高要求,对完善的配套法律制度较为依赖等问题。因此,引进该理论应当慎重,应当在明确该理论在中国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在中国刑法和刑法理论中的功能,并设置相应的程序保障后再予以适用。  相似文献   
104.
附条件逮捕发端于司法实践,对协调办案需要和人权保障意义重大。但各地运行状况并不统一,学界也存在着一定的理论争议。对此可以从文本认同、理论认同和感情认同三个角度加以探讨,既指出理论质疑,也阐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改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5.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在当前的刑事案件中占据一定的比例。但是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无论从指导思想还是在实践操作中都有着明显区别。对未成年人的处罚适当与否,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前途,而且还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试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划分入手,探讨我国刑法中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的基本原则,以及缓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106.
文章对刑法机能和正当防卫存在的合理根据进行了分析。认为正当防卫既体现了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又体现了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  相似文献   
107.
对我国公安机关的两种行为——行政行为与刑事司法行为进行了分析、比较。公安机关在实践中由于滥用刑事司法权 ,导致刑事司法行为和行政行为难以界定 ,这给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带来困难。针对这种状况 ,提出了界定我国公安机关的行政行为与刑事司法行为的标准 ,并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这一问题的规定作出评析  相似文献   
108.
对中外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国外有“四分法”、“三分法”和“二分法”的分歧 ,国内有“三分法”和“四分法”的争论。笔者否定“四分法”及“二分法”,肯定“三分法”,并对 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17条的立法方式提出了建议 ,以期完善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相似文献   
109.
律师的权利,是律师依法独立执业的基本保障。律师只有享有法律赋予的必要的、充分的执业权利,其“保护人权、实现社会正义”的职业使命才有可能实现。尽管我国现有立法中对律师的权利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但由于立法规定的简略、笼统或不适当,导致律师的阅卷权、会见权、调查取证权这些重要的权利在适用过程中阻力重重。必须在立法上完善我国律师的阅卷权、会见权、调查取证权,使我国律师在法律上获得充分的权利,以维护律师的执业形象,促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0.
论刑事证据的法律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刑事证据的“种类”、“分类”之称谓进行辨析,认为两者实质含义一致,进而提出采 用“法律上的分类”与“理论上的分类”的观点。作者立足我国刑事证据的立法分类,分析其规定不足, 建议重新分类,特别指出刑事证据分类应注视一、二审的转化问题和与今后将建立的证据规则相衔接 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