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57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115篇
管理学   65篇
民族学   46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4篇
丛书文集   1524篇
理论方法论   546篇
综合类   8530篇
社会学   737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746篇
  2013年   726篇
  2012年   844篇
  2011年   969篇
  2010年   735篇
  2009年   752篇
  2008年   718篇
  2007年   899篇
  2006年   774篇
  2005年   747篇
  2004年   713篇
  2003年   627篇
  2002年   509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广泛介入且疗效显著,引发学术界、媒体、民众对中医药现代价值和发展状况的思考与讨论。结合文化自信的战略视角,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分析其价值与定位:从文化传承角度看,弘扬中医药文化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重要门户,中医药文化的承续与推广,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开路先锋;从文化创新角度讲,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文化的对接、融合,强化其作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纽带作用,有助于建立以健康实践为旨归的中国文化新体系;从文化传播布局言,宣传中医药文化是为世界卫生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以中医药文化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先行军必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72.
随着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公共休闲文化空间正在成为基层文化复兴与发展的重要场域。以三边民俗文化园为例,通过考察分析文化空间的特色设置、建构逻辑与文化拾遗,发现民俗文化空间蕴藏推动乡村发展、提升民众自信与培育民族精神的丰富文化资源。但文化空间的民俗传统脱离昔日的原生态语境,在行政作为与旅游观光目的下被静态复制或用于寄托乡愁。这种文化空间建构方式在为振兴乡村文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潜藏着地方民俗发展的问题与局限。只有充分关注乡村文化发展语境、乡村民俗本来样态、乡村民众心理微变和乡村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联互动,才能有效推动地方民俗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3.
对獭兔的适应性、饲养管理、疾病防治、产品加工等养殖综合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獭兔的“三改、两杯、两早一分和两选两适”规范化饲养管理制度和疾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探索出了优质獭兔毛皮和“富钙兔肉脯”的加工工艺以及獭兔良种推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4.
Culture, Cosmopolitanism, and Risk Management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Most cultural approaches to risk management deal with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forms of social relations within groups and the risk concerns of thos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se theories, a certain limited set of different relational forms (usually three, four, or five) lead to specific, different and conflicting, risk concerns. In contrast to these theories, cosmopolitanism is an approach to culture that focuses, not on forms of sociality, but on changes among forms—expansions and contractions in the inclusivity of forms and movement by persons from one form of sociality to another. Relative to other cultural theories, cosmopolitanism thus is much more concerned with the solution of risk management problems than with their origins. Cosmopolitanism can be thought of as a cultural continuum, with cosmopolitanism at one end and pluralism at the other. Cosmopolitan persons are more open to cultural change—and thus the solution of risk management problems. In this article, we outline our new theory of cosmopolitanism, describe a method for measuring it and present an experimental study that tests some implications of the theory. Results from the study support the theory by showing that, compared to pluralistic respondents, cosmopolitan respondents are more inclusive in their risk management judgments—that is, they express equal concern for a local and a national issue, whereas the pluralistic respondents express greater concern in the local case. We discuss the risk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of a cosmopolitan approach to culture.  相似文献   
175.
"鲁迅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符码,其生成过程与现代中国的动态语境密切相关,深刻地勾联了阐释者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形态。"鲁迅形象"是由自塑和他塑合力而构成的公共形象,对其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考察可为探索现代中国发展的社会史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76.
《共产党宣言》中长期被遮蔽的文化思想已经在不断地被揭示出来。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化属性是什么?其考察文化的方法论如何?与此相关,它对我们如何审视今天的文化有什么启示?诸如此类的问题,却有着进一步深入考察的必要。文章认为,《共产党宣言》文化属性的核心要旨是作为呈现意义的思想观念,而不是广义上的“人化”范畴。《共产党宣言》对文化的考察不是人类学、社会学意义上的描述性的或实证性的考察,而是文化哲学的考察,即,对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所提出的作为呈现意义的思想观念之所以生成的本体论考察,在此基础上确立作为无产阶级思想观念的意识形态。所以,《共产党宣言》的现实启示就是要对今天中国现实社会中现存的作为呈现意义的思想观念做出符合唯物史观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7.
在我国传统的农耕社会,群众性的民俗活动以及亲友乡邻间节日及婚丧嫁娶时的走动往来承载着农民的社会交往,具有 强大的教育和文化整合功能。农耕社会农民之间社交纽带的本质是精神文化纽带而非经济利益纽带。近几十年,我国农村社 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农民社交遭遇困境,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衰落是重要原因,农村文化建设应该将繁荣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 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8.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锦州皮影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出现新的变化:皮影道具的制作由牛皮、塑料等材料取代了驴皮,皮影戏表演由多人取代了单人,皮影戏表演内容由“熊出没”“小苹果”等现代题材取代了“仙鹤斗乌龟”等传统节目。分析锦州皮影的创新发展之路,对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间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9.
地方本科高校的文化建设从目标而言就是“文化塑校”,就是要以校园特色文化塑造学校的品牌形象,全面提升办学层次。地方本科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文化人”,就是要以优秀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意识与言行举止,从而实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大学功能。按照“文化塑校”的战略,凝炼大学的育人文化,实现校园文化的“以文化人”功能,需要传承校史的根的文化、弘扬校训的励志文化、彰显校友的创业文化和优化校园的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180.
儿童结束幼儿园生活到小学生活的过渡阶段中普遍存在着学习环境、人际关系、行为要求、活动方式等方面的适应不良问题,往往造成儿童学习积极性差、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紧张等情况。对此从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希望帮助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完成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