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81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1.
暴希明 《殷都学刊》2008,29(1):127-130
名,是个人在社会上的区别符号,但在古人深层的文化心理中,名又和命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说名就是命。这种深层文化心理体现在名的语源上,也体现在其构形中。  相似文献   
12.
唐代和亲诗创作丰富,既反映了人们对和亲政策的思考,也反映了人们对和亲公主命运的深切关怀。和亲公主们的命运与大唐国力息息相关,是当时民族关系的晴雨表:国力上升期的初唐、盛唐的和亲公主们,基本上保持了被尊崇的地位,反映出的民族关系相对融洽;而中晚唐时期的和亲公主们则命运多舛,其时的民族关系较为紧张。  相似文献   
13.
莱布尼茨是最后一位经院逻辑学家,也是第一位现代逻辑学家。但传统的逻辑史家只注意到了他的第一个方面,而忽略甚至贬低他的第二个方面。事实上,莱布尼茨不仅创造了不同类型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形式系统,部分地预见了布尔的逻辑代数演算,而且还有极为丰富的命题逻辑思想,尤其是他的真性和道义模态命题逻辑在相当程度上预见了现代意义上的真性模态逻辑和道义模态逻辑,构成了现代逻辑早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种意义上讲,莱布尼茨既是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弗雷格现代逻辑的伟大先驱。  相似文献   
14.
农村命运共同体是对农村伦理共同体的扬弃。当前,传统权威的肢解、乡土意识的弱化和个体的“原子化”构成农村社会转型的集中表征。社会转型严重打破了传统的聚合形式,造成了农村交往行动的无序化、组织形态的碎片化和价值观念的异质化。共享发展理念对于回应农村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困境具有积极意义,它也为农村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提供了新的理路。在共享发展理念的导向下,农村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必须推进如下工作:在政治文化层面,推进基层协商的发展与包容文化的社会内化;在经济发展层面,确保发展的均衡性与公共服务的实效性;在基层治理层面,积极创设“合作治理”的农村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小说<库娜图>中的库娜图及话剧<雷雨>中的四凤的生活背景、人物性格、爱情追求以及命运结局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虽然所处不同社会和历史背景,但受制于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女性这个弱势群体,在现实中挣扎却终究不能摆脱殊途同归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6.
一位绝代佳丽的文化命运遭际--谈三个王昭君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昭君在马致远、郭沫若和曹禺的笔下分别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在马致远的《汉宫秋》里 ,她是一位富有民族节烈光环的明妃 ;在郭沫若的《王昭君》里 ,她是具有叛逆意识的娜拉 ;而在曹禺的《王昭君》里 ,她又成了肩负民族和解使命的阏氏。这不同的形象 ,分别是作者所处时代的不同时代精神的映现。但这三个形象有一点相同的是 ,她们都是中国传统的“士”的精神的载体 ,不过这种“士”的精神只是一种守成性的 ,而不是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17.
在多民族国家人民中,普遍同时存在着“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这两种认同心理。一般而言,民族认同意指不同民族成员对其所属群体的认可和赞同,而国家认同则指公民对其所属国家的认可和赞同。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统称,56个民族是中华民族这一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有必要在思想认识上厘清、理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关系,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努力实现我国各民族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证人不出庭作证是我国司法的一大顽疾 ,大多数人对此开出的“药方”为强制证人出庭作证。但如反思一下 ,强制证人出庭缺乏基本的理由支持 ,不符合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同时也不符合证人证言发生的内在机理。中国的司法现状与传统对强制证人作证来说也是很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公元121-180年)是一位骑在马背上的哲学家,他所处的古罗马社会历经两次巨变,社会秩序动荡,哲学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追求智慧,而是出现伦理化倾向:人们转而追求幸福,把关注点放在人生苦难与内在灵魂的治疗上,放在人与自己的观念和谐之上。与之相应地,奥  相似文献   
20.
在希腊神话中,众神生活在一个“分工发达”的社会里,与发达分工相对应的是一个较为高级的文明社会。然而,不少神祇(包括英雄们)却依旧兽性十足。希腊神话中的文明性与诸神的高度本能性形成巨大的反差。这是希腊神话中的伦理缺位现象,伦理缺位是希腊神话中的命运之手使然:命运的“在场”及其不可逆改性,必然导致伦理失缺、本能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