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6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142篇
民族学   49篇
人口学   41篇
丛书文集   752篇
理论方法论   249篇
综合类   5022篇
社会学   296篇
统计学   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511篇
  2006年   545篇
  2005年   533篇
  2004年   514篇
  2003年   509篇
  2002年   448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自然科学哲学是苏联(俄罗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列宁关于“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联盟” 的思想为线索,概述了苏联(俄罗斯)自然科学哲学80余年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从客观实际出发评价了苏联(俄罗斯)自然科学哲学的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92.
文化素质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起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促进科学技术教育 (简称科学教育 )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是 2 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认为 ,文化素质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促进我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切入点。作者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在高校推进文化素质教育作了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从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五个分期对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史进行了考察。哲学的繁荣可以促进科学的繁荣 ,哲学的凋敝也容易压制科学的创新 ;哲学的发展与科学的发展在历史上往往是耦合的 ;哲学与科学的分离容易导致哲学的畸形发展 ;科学脱离哲学将缺乏指向性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94.
建设创新型园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应以园区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力求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5.
科技传播研究:“普及范式”和“创新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科技传播研究在近几年渐见繁荣之势。为了促进科技传播研究在国内更好地发展,文章讨论了已得到一定发展的“普及范式”和正在发展中的“创新范式”,认为面向未来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推进“创新范式”的科技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96.
语法教学体系跟科学体系有关系、有区别。根据今古专书注释考据中的语法分析,古代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宜有旬读与层次分析、语义关系分析、语词搭配分析、旬式词序历史变化分析、语用和语境分析等内容。  相似文献   
97.
创新团队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中坚力量,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力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应用意义。为此,要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结合特色学科发展和国家需求牵引,不断探索创新团队运行和管理机制,形成稳定而和谐的创新环境,建设一批真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团队和创新实体。  相似文献   
98.
当事人之间诉讼费用负担和国家对审判成本负担的划分影响着当事人诉讼行为的选择。目前中国民事诉讼费用负担制度存在着制度供给不足、缺少救济措施、权利分布不均衡和国家承担公共成本太低等问题,因此健全中国民事诉讼费用负担制度,制定可行的救济措施,并对民事诉讼费用负担判决实行监督,实施法院独立预算等措施,才是解决民事诉讼费用负担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9.
从系统的视角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远离平衡态的稳定有序的社会系统状态,社会和谐的系统评价必须体现系统减熵增序的认识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健全和整合协调各种社会机制,以推动社会系统向更加有序和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对证据形式发展的推动力原因的分析,研究了电子证据的特征及其法律上的可采性,比较了电子证据与其它证据表现形式及书证和视听资料证据的差异性,提出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电子证据这一新的证据表现形式,与科技进步紧密结合,共同解决电子证据的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