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5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7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脖子语义场”主导词在近代汉语阶段发生了演变,唐末至明前期脖子语义场的主导词是“颈”和“项”,明末开始发生分化,明清以后北方官话区中“脖”是主导词,而南方官话区主导词则是“颈”,这种两分的局面一直延续到了现代汉语方言中。  相似文献   
122.
域外借词指属于“汉字文化圈”的日语、朝鲜语和越南语等诸语言在历史上从汉语借入的字词。域外借词数量巨大,保存了借用时代的汉语词义,是汉语历史词汇的活化石,对于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大价值。汉语词汇史、方言词汇和域外借词三者结合起来研究,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3.
20世纪无锡方言研究综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一个世纪来无锡方言研究的成果显得有些零碎。本文试对无锡方言研究的资料作全面梳理,在音系描写、词汇语法研究、分区归属等方面对已有研究成果勾勒面貌、总结经验、研判得失,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24.
从景宁畲话的语音特点论其与客家话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多学者一直认为,畲话是一种接近汉语客家话的汉语方言,有人甚至认为畲话就是客家话。其实,从畲话的发展历史与语言事实看,畲话与客家话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景宁畲话的语音而言,景宁畲话与客家话存在着诸多不同。总之,畲话是一种古老的、非常复杂而又特殊的、以族群分布的、独具特色的混合型方言。  相似文献   
125.
汉语方言正反问的类型学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考察汉语各大方言区中的正反问句及其变式,以挖掘其语言类型学的价值.文章采取双重视角:横向地域的毗邻与隔离以及纵向历史的传承与分合,着重讨论"VP-Neg-VP"、"VP-Neg"和"K-VP"及其变式的分布,指出在类型学上存在着"并存消长"的总特点,并具有"对立互补"和"重叠交叉"的属性,强调今后研究尤要注意方言类型的"无序"和"交错"现象.  相似文献   
126.
The three most broadly recognized dialect areas of American Regional English are currently being re-defined by, in some cases, sweeping changes that alter the way vowels are being pronounced in the South, North and West. While research into the changes in urban Northern dialects has contributed a fairly broad picture of both the phonetic and social character of the Northern Cities Shift (NCS), the changes affecting the Southern region of the U.S. have received less attention, particularly in terms of social distribution and dissemination. This paper seeks to address the question of how successfully changes in the high and mid front and back vowels in the South are being disseminated throughout a local urban community and how these changes fit in with changes occurring in other American dialects. In addition, the paper weighs the attraction to local or national norms in determining the success and diffusion of each of the shifts relative to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y are developing and attempts to relate the local social embedding of the shifts to their meaning in the larger national context.  相似文献   
127.
海南汉语方言姑姨舅类亲属称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上的海南话、儋州话、 话、军话和迈话等汉语主要方言 ,其姑、姨、舅类称谓 ,无论是父母的同胞还是其配偶 ,都同伯叔类一样严格区分长幼 ,而且父方母方共用同一称谓。这不仅与汉语北方类型大相径庭 ,而且与汉语南方类型也差别很大 ,然而却与岛上非汉语系统的黎语、临高语和村话相同。这种情况是由于受岛上非汉语诸语言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28.
媒体方言传播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娅 《云梦学刊》2009,30(4):154-156
方言被广播、电视等媒介较广泛地传播运用.具有语言传承的文化层面的积极意义。但作为大众传播的节目形态,面临文化产业化,大众传媒必须注意方言节目在受众“接近性”、传播有效信息、以及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