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农业的女性化导致女性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提高女性农民的知识技术水平成为农业生产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组织渠道、大众媒介渠道、人际渠道对女性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知识有不同的影响,女性农民更偏重于人际渠道和村庄内部渠道获得科技知识,因此推动女性农民提高科技素质,必须选择更有利于女性农民接受的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92.
通过不同的文学体裁描写人物异化为动物及其异化之后的生活遭际与精神风貌,这是欧洲文学的一大艺术传统。在表现人的异化处境的文学体裁中,小说当属执牛耳者;在小说中间,最早也最完整地表现人的异化处境的鸿篇巨制,则首推阿普列乌斯的《金驴记》。《金驴记》在题材与技巧等方面实现了对古希腊罗马文学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在欧洲文学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93.
网络时代人的创作主体性较之传统时代有了很大改善,网络打破了文学精英对话语权的垄断,从而对网络写手这一特殊群体产生了相应的影响。网络终结了创作的手稿时代,改变了写手的创作心态,给作者提供了写作与发表空间,它使网络文学形成了开放性的文本结构,使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化写作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94.
丁玲的《夜》揭示了一个异化世界中的男女生存图景.这个世界一切以男性的要求为准则,男性不仅是女性身体的主宰更是女性精神的主宰,女性在这种附属的状态中,沦为无价值的,工具性的存在,《夜》昭示了性别压迫的不合理,从而启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男女尤其是男性思考历史以来男权中心的文化生成,从而为创造两性和谐发展的男女世界做心理和文化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95.
刘荣林 《云梦学刊》2007,28(5):101-104
小说的质在要素是因果关系。它有一个衍变和异化过程,即:性格因果命运因果宿命因果非理性因果的发展脉络。现实主义小说更多的是情节的性格因果和命运因果关系。而神话小说及一些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在性格因果、命运因果的基础上,更多地表现为宿命因果。如今现代派、后现代派小说和我国先锋小说则出现了小说情节的非理性因果,然而非理性因果却呈弱化趋势。作家们都在向传统的性格因果和命运因果关系回归。  相似文献   
96.
公权力异化与腐败是权力滥用的两面,而遏制公权力异化和腐败也是人类历史的难题。近年来人们普遍地强调以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综合治理模式来解决固然重要,但是,从制度伦理视角来分析和遏制公权力异化与腐败问题则是更为清晰和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7.
在朱熹理学没落的地方,正是陆九渊心学跃升之处.陆九渊一生反对著述,反对理性禁锢,看重对话,看重释放本心.其哲学思想带有鲜明的启迪品格和反叛教化的特征,其终极目的在于寻求主体的诗性解放.在当今社会中,陆九渊心学的解构性仍然具有显著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98.
文章主要从网络传播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网络异化时网络情绪传播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网络情绪传播主体意识退化,网络情绪信息复杂化,网络情绪感知与体验层次化,网络情绪表达与评价随意化,网络情绪调节与控制因难化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
马克思对现代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的揭露,总是从异化的表象走向社会经济的深层,从中找出导致异化的深刻根源,从而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的批判。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必然灭亡,马克思科学地诊断出现代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在普遍意义上被理解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而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中的人本主义理论并没有进行考察,更没有研究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关联。理论研究表明,马克思在早年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三部理论著作创作,实现了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扬弃与超越,形成了实践哲学这一科学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