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0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41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740篇
社会学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与理论初创时期。中国现代散文批评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30年代的"三足鼎立"———言志说散文批评、社会学散文批评、文本说散文批评。第二阶段,30年代至70年代的政治化散文批评。第三阶段可分两个时期,前期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散文批评开始蜕变,从"自我"解冻深化为启蒙;后期从80年代后期开始,散文批评呈现出多元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32.
《60分钟》和《东方时空》是美中两国最具代表性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为了进一步揭示这类节目的编辑规律,从四个方面对二者的节目形态进行比较分析。《60分钟》与《东方时空》都非常重视电视语言的合理运用,并逐步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但是在栏目设置、节目特征与形象设计、主持技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3.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是王充闾散文创作的初始阶段.受时代和自身因素的影响,他歌颂社会,歌颂群体,以"时代的抒情"代替了自我的思考和体验,创作处于畸形状态.  相似文献   
34.
论中国20世纪90年代散文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 90年代出现了一股“散文热” ,其主要标志和特点为 :散文队伍发展壮大 ,散文流派异彩纷呈 ;散文更贴近生活 ,更关注人生 ,更强调表现主体意识 ;散文理论探讨、争鸣十分活跃。但也有不足之处 :散文创作存在“泡沫”现象、“缺钙”现象、散文理论存在薄弱现象。 2 1世纪散文发展趋势 :“散文热”将会持续 ,“网络散文”将迅猛发展 ,散文与高科技的结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5.
书话体散文是周作人追寻已久的生命文体,是他心中真正自由的个性散文.周作人的书话体散文具有明显的对话性.周作人在生活和创作中都体现出一种典型的"次子心态".从文体学角度考察,周作人书话体散文的生成分三个阶段,有着鲜明的特征,从中可以见出其独特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6.
张承志的散文集《绿风土》、《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本真地展现了他极为独特的心路历程.对于草原的动情的回忆与描写,巳渐渐不能满足张承志全部的精神追求,于是,他踏上了自己的"荒芜英雄路",去寻求"清洁的精神"以拯救生存.缘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他最终走向了他的信仰之地--折合忍耶,接近了他所谓的精神的极限和艺术的极限.  相似文献   
37.
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 ,导致儒学的衰微。经历了建安时期的尚实用之后 ,道学、佛学与儒学的相互渗透 ,整合成了玄学和清谈的社会风气。从建安到东晋 ,不同的名士风度暗示着文人人格在新的文化环境下的变迁。散文也因之产生变化 ,其清峻通脱、纵横使气和师心独见、校练名理成为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38.
诉讼案件所再现的文书类型:以“淡新档案”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地方官厅旧址的公文书经战后台湾大学戴炎辉教授整理成为可利用的“淡新档案”,其中所有诉讼案件的文书类型包括申诉书、诉状、指令书原稿、差役复命书、法庭记录、证文、字据。官厅间文书所再现的内容全面反映了当时州县的诉讼实态,弥足珍贵,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9.
将王充闾的散文创作置于文学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从思想含量、文化价值、文学意义、主体特征四个方面,展开梳理、归纳和阐释,就中凸现其历史与美学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40.
土地道德的辛勤耕耘者——苇岸散文及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不断驱逐,当代作家对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出他们独特的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苇岸散文所表现出的“土地道德”这一主题应运而生。他通过对“大地的敬畏”、“生态意识的觉醒”、“理想人格的重建”这三大要素的诉求,试图在工业文明的范畴中开掘精神家园。苇岸的散文本质上是对现代文学史上乡土文学的继承,并表现出自己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