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442篇
社会学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职务犯罪是权力异化导致的严重腐败现象,对构建和谐社会构成巨大威胁,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民主政权。预防职务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网络体系,特别是要构建完备的法制网络体系,科学的配置权力,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改革和强化全方位、多渠道的监督机制,发挥各种监督力量的综合优势和整体效应,各个监督主体齐抓共管,才能真正达到预防职务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
学界对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已做了很多研究。通说认为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一)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二)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三)由行为人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四)法律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但对通说中的四种情况应如何界定却不尽相同。不论是作为犯罪还是不作为犯罪,只要是犯罪,就毫无例外的构成了对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侵害。而就不作为犯罪而言,探讨义务来源对刑事立法及刑法的正确适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前国有企业责任管理存在着认识上混乱。国有企业管理应从管理的混乱状况入手分析造成混乱的原因,并提出以有效责任为责权利衡量的标准,建立有效责任管理体系。建立有效责任管理体系,是国有企业责任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将改变以往那种散漫、模糊的管理方式,使责任管理精确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44.
公司运行中存在着大量的董事违反注意义务的行为,公司法规定董事义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董事不负重托,以此保护公司的利益。判断董事是否违反注意义务,除了依据法律规定,还应该借鉴经营判断规则,并通过司法手段给予最终保障来维护公司和第三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45.
论人权的两面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的两面指的是作为道德权利的一面和作为道德义务的一面。人们在理解人权之概念时,往往只看到其道德权利一面,而极少看到其道德义务一面。其实,作为道德权利的人权表达的是人之为人应该具备的资格和人之尊严的价值,它强调了人权之目的与理想;而作为道德义务的人权则表达了人权实现的手段与工具价值,注重了人权之现实。作为道德权利的人权与作为道德义务的人权,应当是我们在完整理解人权时皆须认真对待的,二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46.
论高等学校学报编辑的初审职责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论述了高等学校学报编辑履行初审职能的重要性 ,结合高等学校学报的特点 ,分析了编辑初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指出编辑为了履行好初审职责 ,必须不断地学习 ,优化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47.
尼采的生存哲学在终极关切的层面上认定生命的感性存在是人生存的前提,而生命注定处在生存悖论之中;在生存矛盾的两极张力中,人体验和经历着生命,体验和经历本身是一种生存责任;生存责任是永恒的伦理,它提升着人的生存质量,使人超越自我达到超人。  相似文献   
48.
继路德之后,加尔文进一步发展了新教伦理。他主张:个人的命运为上帝所预定,人能以信仰直面上帝;上帝召唤着个人成就其世俗事业,个人尽其天职归根结底是为了荣耀上帝,但它又是以服务于人性最深层的需要为中介的;惟有个人结伴共创神圣共同体,方可完成这样的服务。加尔文正是以他的新教伦理传达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启蒙精神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9.
孝的观念与唐代家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观念在唐代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将世俗的道德规范明确界定为法律规范 ,使礼入律法 ,刑惩非孝 ,以强制性法律手段迫使人们遵从孝道。唐代的家庭关系和家庭结构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 :家庭关系中家长权利强化 ;子女对家庭义务呈多样化发展 ,且具有了明显的强制性特征 ;家庭规模趋于扩大及同产共居式大家庭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50.
说"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观念 ,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社会基础。“汉以孝治天下” ,在家国同构一体的封建社会中实际是移孝作忠。这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的一大特色。“孝”的内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但其基本内涵仍不外“养”和“敬”二字。这应是传统的“孝”中属于精华的内容。在传统的“孝”中也掺杂有不少的封建性糟粕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愚孝 ,也是“孝”的畸形发展。“孝”在中国有几千年的传统 ,我们对它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封建遗孽而加以全盘否定。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 ,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结合现实 ,既要大力发扬其中养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又要强化法律对不孝的制约。这对于增强现代家庭凝聚力 ,促进社会和国家的稳定 ;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