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28篇
社会学   6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随着信息技术对社会的渗透,虚拟自我问题已经凸显为时代不可回避的焦点,是人学探微之初绕不开的话题;对于哲学界学人来说,追查人之虚拟自我的成因及解除自我沉溺虚拟世界的魔咒当是时代对哲学的迫切需求;对于现实的人与社会来说,虚拟自我回归现实本位才是解除自我陷入虚拟异化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72.
员工敬业度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员工敬业度(Employee Engagement)作为组织行为学的新概念之一,与我国传统哲学意义上的敬业精神的概念不同。文章从员工敬业度的研究背景、概念界定、理论框架、测量量表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评述,在分析了员工敬业度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需要加强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等七个方面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73.
作为承载“人际传播”功能的媒体,互联网已将触角伸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网民在享受它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的同时,在人际关系、角色意识、道德情感、人格塑造等方面都难免受到它的负面影响。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在于角色扮演的混乱、违反规则的快感、网络成瘾的愉悦及自我迷失的无知。作者认为防范应从认识、立法、技术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4.
拉甫列尼约夫的中篇小说《第四十一》对女主人公马柳特卡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第四十一》的弗洛伊德趋向主要表现在:马柳特卡的人格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体现出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马柳特卡打出第41枪的抉择,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更是正合卯榫。  相似文献   
75.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通过对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作家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主要人物拉尔夫、西蒙、杰克的人格结构分析,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童心的泯灭,文明天性与野蛮天性的冲突以及人性的邪恶.  相似文献   
76.
抗战时期中国作家的战争体验既揭露了无数生命消亡中侵略者人性的彻底丧失,也揭示了战争的强制力量将侵略的屠杀和旧中国的虐杀结合在一起而造成的人生、人性的摧灭,更警醒于日本殖民战争同化的恶果。而当中国作家面对战争的摧灭力量时,他们始终关注的是死亡呈现的生命体验,从而在较深的程度上抵及了人性、自我的毁灭,并将之视为人类战争的本质。  相似文献   
77.
自尊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早期心理学家詹姆斯、库利、米德等人对自我做了大量理论探讨 ,并提出了对自尊问题的不同看法 ;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 ,哈特等人对自尊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这些研究揭示了青少年的自尊与其认知、情感及学业等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8.
“认识自我”是诗人所必然面临的人生课题,自然也会体现在诗人的诗歌创作中,不管是对社会“大 我”的歌颂,还是对自我生命的沉思,以及对民族身份的认同,“认识自我”都是牟心海的自觉追求,也是其诗作贯彻 始终的主题。  相似文献   
79.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物质、意识和社会三个维度。大学生在这三个方面内部与三个方面之间的矛盾有其特殊性,分析和研究这种特殊性,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和谐,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0.
曹禺剧作中塑造了两类极端的女性形象:包括繁漪、陈白露、花金子在内的抗争者与愫方、瑞珏、王昭君所代表的牺牲者,反映出作者不同人生阶段的生命体验及艺术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