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50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通过对武昌理工学院垃圾桶的调查,发现校园内整体上环境良好,垃圾桶的分布基本合理,在此基础上,针对校园内垃圾桶设置的问题(如校园内某些地方形成垃圾死角)提出一点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72.
清代八旗生计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关后,清政府对旗人采取了"恩养"政策,然而随着旗人人口的增加与旗丁的奢侈腐化,八旗生计问题便日渐成为朝廷的负担和社会的累赘。为此,清政府自康熙朝始,历雍正到乾隆朝耗费巨多帑项,采取汉军出旗、八旗非正身旗人出旗为民、设立井田、赏赐银两、赎回民典旗地、设立养育兵制度等诸多措施,以求解决、维系这种制度,均收效甚微。乾隆初年,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便开始提出了移驻京旗闲散回至东北屯田的思想,并在随后付诸实施,直至清末。虽然这一政策最终未能完全实现统治者的最初目的,但确有相当部分的京旗子弟留在了回屯地。  相似文献   
73.
李珺平 《社会科学》2007,(10):96-104
在《论语》形成过程中,孔子不同弟子及后学发挥了不同作用,围绕儒家领导权和《论语》阐释权,孔子弟子及后学在战国末期发生过激烈斗争。美国学者Bruce Brooks和Teako Btooks认为《论语》不是一次性短期成书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层累地形成的。在《论语》中,有孔子弟子及后学的篡改和删削的痕迹,也有弟子之间相互倾轧的某些信息。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孔门四科十哲与曾参和儒家八派的关系做了清理,对荀卿敌视子思孟轲派和子张子夏子游三派的原因做了分析。最后批评了对待《论语》的三种不负责任的看法,提倡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74.
韩宝育 《唐都学刊》2004,20(1):130-133
语言的语义内容与语音形式之间是一种狭义的符号关系。这种原本毫无固定联系的形式和内容 ,在人的现实的协作与交流中完成了一种结合 ,最终演化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语言形式。这种狭义的符号能指与所指结合有一定的条件和过程。  相似文献   
75.
"诗可以怨"具"怨刺上政"和"舒心志愤懑"两个向度,虽正统思想重在"中和",但钱钟书先生仍指出了经学家的异端看法,列举出从何休以来刘勰、钟嵘等人对"可以怨"思想的发展。而韩愈对怨诗的肯定,可看作是唐代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标志,白居易所论也与之相辅。若不包括讽谕诗及宫怨、闺怨等诗,因唐代特有的政治、社会生活及所行制度,使得怨诗有了各自的生成机制。唐人的怨诗主要可分为四类:怨战、迁谪、落第、离别,它们多是以真情动人的好诗。  相似文献   
76.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实现中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据此,作者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八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7.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科学结合,本文试从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涵、美的本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美学价值、美学创新的时代要求等四个方面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8.
文章论述了中俄关系在 2 1世纪的发展前景 ,认为中俄关系在 2 1世纪里必将达到更高发展水平具有八大理由 ,并对两国关系发展不利的若干“论调”作一些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79.
八代诗人的知名度除与创作质量等因素有关外,在一定程度、范围内,确与其创作数量呈正比例关系;多产诗人在某种意义上几乎可以直接视之为知名诗人,中产层诗人约一半以上可以进入知名者行列,而低产层只有1/3的作者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80.
一林家骊先生的《〈诗·魏风·伐檀〉中“鹑”字当作“雕”解》一文(《文学遗产》2002.1),所考释《伐檀》的“县鹑”(含《鄘风·鹑之奔奔》)之“鹑”当作“雕”解,甚是。然而,窃以为再进一步考释一下“鹑”字的字形演变和有关资料与“县貆”之“貆”和“县特”之“特”的确切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