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83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1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944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1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介绍了国内外地下工程开发的现状与未来 ,论述了地下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对地下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可供有关领导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工程建设全过程出发,论述如何控制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3.
理工科新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理工科专业大学新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他们缺乏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并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培养这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第二课堂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课堂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对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优势。以人文讲座、舞蹈演唱艺术、体育竞技、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组织策划等为内容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能够为工科学生创造实践、体验的机会,能够为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营造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从多方面叙述基础课的难度和重要性,以及鼓励教师和改善教学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就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指出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要结合课程内容及研究方法的特点 ,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进行教学。并就如何实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工程本身包括非技术成分,技术中含有非科学因素,现代工程技术活动是一种内涵着人文精神的社会文化创新活动、一项社会化的经济活动.高等工程专业教育在加强学生的科学、技术等专业素质基础上,还要重视其管理、系统化集成能力、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要加大人文社科含量,在一般科学学科、专业学科、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之间最合理地分配学时,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力促哲学、文学、史学等人文学科的跟进,以切实提升高等工程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卡特尔 16PF(8种人格因素分析 )量表及问卷调查 ,对工科特困生的心理素质的具体表现进行调查分析 ,并对其形成原因作出探讨 ,同时提出教育和管理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取决于管理方法、手段和技术的有效性。基于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方法是实施科学决策的基础,决策问题的提出是系统科学发展的动因。建设工程管理决策树立系统观点、应用系统方法进行量化和优化是提高其决策质量的有效方法。从系统分析与决策、建设工程管理决策的系统观以及建设选址问题中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三个方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阐明了系统量化与优化对于建设工程管理决策的辅助支持作用,以期增强建设工程管理决策活动应用系统方法的自觉性,提高管理决策的质量和能力,促进建筑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建筑结构》这一传统课程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特别对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