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3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88篇
管理学   44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73篇
丛书文集   665篇
理论方法论   299篇
综合类   5405篇
社会学   561篇
统计学   3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472篇
  2013年   548篇
  2012年   507篇
  2011年   580篇
  2010年   461篇
  2009年   447篇
  2008年   477篇
  2007年   505篇
  2006年   579篇
  2005年   472篇
  2004年   397篇
  2003年   352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平衡计分卡层次化评价目标的思想与关键绩效指标方法,从教学、科研、预算执行、财务、资源配置、社会和发展7个绩效维度构建了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采用客观性更强的熵权法确定指标及维度权重、基于共生效应修正指标得分、基于协同效应计算评估值的非线性评价模型.对北京市某高校2009-2013年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一直保持较好的水平,其中教学绩效维度效果最佳,预算执行绩效次之,财务绩效表现稍弱,与该校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所构建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科学合理、评价方法客观有效、评价结果较为真实可靠,可推广运用,有利于促进中国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92.
中国本科高校人文社科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构建中国本科高校人文社科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对全国778所本科高校的人文社科竞争力水平分布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首先从整体上分析高校人文社科竞争力,再从“平台”“区域”“类型”“投入-产出”四个方面进行重点论述.结果表明:中国本科高校人文社科竞争力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其中,平台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的高校人文社科竞争力也往往较强;综合、理工、师范类高校是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主力军,尤其是综合类高校的表现较突出;同时,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较高相关性,越高的投入能够得到越高的产出.最后,文章针对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资源配置等内容提出了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993.
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风险动态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以“融资风险阶段划分-分担-评价”为主线的融资风险评价体系。基于“新两阶段论”把融资风险划分为缔约阶段融资风险和履约阶段融资风险;针对划分后的融资风险,构建灰色关联度和TOPSIS法相结合的分担模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在融资风险分担完成后,对融资风险展开评价;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该评价体系实现了“动态性”“针对性”和“准确性”,是科学合理的,可以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各利益攸关方及时准确地掌握各自的融资风险状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94.
作为毒品治理政策过程重要环节的毒品治理绩效评估适合运用事实评估的技术路线,事实评估离不开评估指标的设计,但是我国在毒品治理绩效评估指标研究上几乎是空白.构建毒品治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需要充分理解不同政策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建立起基于政府、毒品滥用者与毒品违法犯罪分子等政策目标群体和政策泛目标群体立场的包括毒品滥用控制、毒品危害控制、毒品治理效率、毒品滥用者压力、毒品犯罪分子处境等要素指标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95.
ESI是基于SCI和SSCI的统计数据库,在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评价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受到了国内高校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文章讨论ESI在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评价中应注意的六大问题,如ESI的成果分配方式与国内的通行分配方式存在差异,ESI的不同检索方式获取同一评价目标数据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等.在此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在实践中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如要精准把握ESI中各指标的内涵、结果显示、基准线及阈值标准、检索方式,要更加重视高水平论文和拔尖人才的发现等.  相似文献   
996.
通过构建社会治理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来评估2015年各省的社会治理水平.研究表明,社会治理水平的主要因子是社会稳定、生活保障、公共服务水平、医疗及教育公平、社会参与和就业.省际间的社会治理水平有较大差距,北京、上海两地居于全国领先,而甘肃、贵州、云南和青海的全国排名倒数.据此建议通过地区经济发展来改善社会治理状况,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来形成社会治理的支柱及鼓励多方参与社会治理来激发社会治理活力.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引入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中,从经济、产业、科技、社会、环境五个方面出发,了解"十二五"期间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对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低碳经济处于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总体上仍处于一般发展水平,产业优化转型慢、技术创新能力低、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等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山东省应抓住机遇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来,青岛市产学研的合作发展迅速,对于提高本地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产学研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突出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制约青岛市产学研未来的发展。因此针对现有的青岛市产学研合作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有利于青岛市产学研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9.
Abstract

This study presents a novel approach to design and evaluate ‘last-mile’ solutions – encompassing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perspectives of key stakeholders. While urban system initiativ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practice, theoretical gaps remain at the operational design level.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developed, based on design criteria identified from a critical synthesis of supply chai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operationalised’ using an in-depth case study demonstrating implementation of a Consumer Choice Portal-Package Consolidation Centre solution, within a densely populated urban geography.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re-define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actors beyond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governance task, to one of being able to facilitate performance outcomes. Similarly, industrial efficiency dimensions need to be reorientated to include consumer participation, social considerations and multi-stakeholder service outcomes. Finally, implications for operations theory and practising managers in city logistics are highlighted, with suggeste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000.
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理论的引进和“两结合”创作理论提出的契机,20世纪50年代“新英雄人物”创作规范逐步建立起来。这种创作规范的建立过程一直处于一种“政治性、理想性、阶级性”与“写实”的张力之中。也正是这种张力的逐渐失衡,孕育并终于造就了“文革”文学中“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