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0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英语为汉语和日语提供了大量外来语。在分别考察汉语和日语中的英源外来语的基础上,通过汉日对比分析,从发音、词义、词性以及复合方式等角度描述了汉日两语中英源外来语在对源词忠实度方面的差异,认为此差异植根于中日民族性格差异和语言借用经验差异,并且为汉语和日语今后的英语词汇借用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2.
女权主义在翻译文学中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女权主义在文学翻译作品中表现为倾向性明显的创造性叛逆。对有悖于女权主义宗旨的原作,改革派女权主义译者主张在翻译处理中通过措词选择做不同程度的修正,而激进派则力主“重写”。在翻译实践中,女权主义的创造性叛逆通过补偿、前言或脚注、挪用三种途径得以完成。这种创造性叛逆现作为特殊语境下的文化现象,特别是其“同性作品由同性翻译”的观点,是值得翻译界深思的。在我国,这种理念并未波及到翻译界,女性译者认同文学翻译的总体原则,但在具体过程仍不自觉地显示出了女性特征。  相似文献   
93.
当前译界大兴解构之风,而被解构得最多的则是翻译的"忠实"标准。"忠实"是翻译理论家基于经验又超越经验提出的理想标准,虽不能完全见诸现实,但对于翻译本体的研究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
翻译是一门创造性的语言艺术工作。然而 ,在翻译实践过程中 ,人们常常无意识地使原语中的语法知识深深地束缚了译文的生动表达 ,结果就使译文不自然、不流畅 ,读起来感到别扭 ,甚至令人费解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翻译症。因此 ,就必须克服语法翻译现象 ,使译文真正做到忠实通顺  相似文献   
95.
翻译标准"忠实"在中西方翻译界几乎得到一致认可。然而,中外学者又普遍认为客观上根本不存在绝对的忠实。英汉语言差异及中西文化差异是翻译标准矛盾性存在的主要原因。虽然没有纯粹忠实的翻译,但"忠实"标准作为一种价值取向,阶段性的、相对的忠实还是可求的。  相似文献   
96.
文学翻译的"忠实"与"创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忠实”与“创造”,“翻译即叛逆”所引发的翻译悖论切入,以认知语言学翻译理论为依据,以意义翻译和文体翻译为参照,对比分析了《浮躁》与其英译本Turbulence中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与主体文化密不可分的地域风俗、方言、习语、土语的“忠实”与“创造”性翻译,论证了“既要创造又要忠实”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效度,揭示了“叛逆”即“创造”性“忠实”的旨意。  相似文献   
97.
论鲁迅翻译中的"信而不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翻译思想主要是围绕“信”和“顺”的问题展开的。他“宁信而不顺”的硬译观在我国文坛上曾经引发过极大的争议,其译文也因为生涩难懂而遭到攻击。通过对鲁迅翻译思想中的“信”与“不顺”展开具体分析,可知鲁迅“信而不顺”的翻译背后隐藏的翻译语言观和文化观。鲁迅开放的文化观在世界一体化走向的今天更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
孔子的“忠恕”之道,即由衷竭力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处理问题。他为此奔走呼号一生。最终欲使人与人和谐礼让,消弭疑虑、互相攻讦乃至剑拔弩张的情势。显然,“忠恕”是天下和平、四海无波之根本。  相似文献   
9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社会的诚信环境和公民诚信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诚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道德现象,无论中西方都把诚信作为道德中最生根的基础规范加以重视,如何构建现代新的诚信体系,需要我们对中西诚信思想历史进行考察比较,批判地继承中西方传统的诚信思想,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的诚信观念。  相似文献   
100.
汉斯.维梅尔提出的"翻译目的论"强调译文目的,提出了"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的论点。通过对中西翻译界颇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人物严复和奈迭的翻译理论进行比较,认为他们受翻译目的制约而拟定的翻译标准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也是他们译论实用性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