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5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103篇
管理学   47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6篇
丛书文集   723篇
理论方法论   224篇
综合类   5241篇
社会学   101篇
统计学   7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532篇
  2011年   580篇
  2010年   484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422篇
  2007年   496篇
  2006年   524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37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后,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升值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通过流动性渠道、财富渠道、预期渠道和货币渠道来传导。通过对国际经验的分析和借鉴,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12.
从功能的角度考察语言的本质 ,是诸多著作理解语言性质的哲学基础。功能论固然看到了语言对于人类社会的决定性作用 ,然而却丝毫未触及语言自身的结构特征和机制。仅从功能的角度认识语言是不够的 ,还必须深入到语言结构内部 ,对语言的特征、机制及结构体系进行多角度观察 ,才能较为完整地揭示语言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了高等教育改革的障碍 ,提出重构高等教育的文化生命机制这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试论美国电影中的英雄情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雄类”影片是好莱坞制造的最具轰动效应的神话之一。本文拟对美国影片中塑造的各类英雄形象加以梳理与阐释 ,并进而对这些英雄片背后的英雄情结进行剖析 ,以期管窥美国影片中一些深层文化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论学术道德建设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术道德建设的机制是多种机制的整合。学术道德建设主要应形成学术道德教育培养机制、学术道德舆论引导机制和学术活动规范综合运行机制。这些机制的良性运行 ,才能促进学术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 ,推出股票指数期货已是确定的方向。目前中国建立股指期货交易制度不仅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股指期货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 ,它的建立首先必须有统一交易场所 ,科学设计合约 ,同时也要进一步规范现货市场 ,培育交易主体 ,引入做空机制 ,规范会员结构 ,健全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粉饰报表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危害严重。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原因主要在于 :一是上市公司存在粉饰报表的内在动因 ,二是企业外部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解决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问题 ,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要阐述了反馈信息,论述了作文工作研究的意义及在作文写作中有效的信息反馈形式,提出了增强写作能力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调查一所普通中学学生对教师英语作文反馈时间的偏好并进行实验研究,利用统计学的描述性统计,独立/相关样本T检验分析方法,作者发现缩短反馈时间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并结合其对教学的启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Many explanations have been given as to why men batter. Rarely are deep unconscious intrapsychic processes identified as contributing reasons. One way that violent men may use their partner to fill emotional needs is through the primitive defense of 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may be invoked by men to induce the other partner to carry split off threatening parts of the self that are too anxiety provoking to retain. The occurrence of 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could therefore be an important intrapsychic and interpersonal dynamic that contributes to the escalation of tension prior to the violent episo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