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2篇
  免费   535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3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19篇
丛书文集   212篇
理论方法论   606篇
综合类   1688篇
社会学   955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440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社会的发展要求信誉的提高与之相适应,社会信誉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信誉缺失已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道德病态。文章从社会信誉的作用和特征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构建社会信誉制度,加强社会信誉的立法,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打造诚信政府,等等。  相似文献   
32.
康德道德哲学从道德动机入手,阐明了善良意志、责任、规律的先验性,主观原则和客观规律的符合原则,定言命令的强制性、普遍性和必然性,得出"普遍立法""、人是目的""、意志自律"三大道德法则。从双重立场看待人,解释了自由的积极含义,赋予理性无比崇高的地位,彰显了人作为道德最终的自在目的尊严和价值,并对我国道德教育有着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3.
Drawing on social schema theory ( Fiske & Taylor, 1991 ) and social identity theory ( Tajfel & Turner, 1979 ),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mpact on teachers’ reactions to children's aggression of three variables, two of which were related to the aggressors and one was related to the teachers. Experienced femal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N =90) each read a scenario that described an aggressive episode committed by a group of boys against a boy from another class. The aggressors were either good or bad children, who were either popular or unpopular with their classroom peers. In addition, the scenario manipulated the teachers’ identification with, or commitment to, the class to be either high or low. Analysis of the teachers’ ratings of causal responsibility, liking, and recommended punishment revealed a consistent negative response from the teachers towards the aggressors versus the victim. However, the teachers’ responses were also interactively influenced by the aggressors’ goodness and popularity, as well as the teachers’ class identification.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other findings on teachers’ responses to school aggression and bullying, as well as how their responses might best be explained.  相似文献   
34.
探讨农村弱势少年儿童的教育实践问题,具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学与经济学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农村弱势少年儿童教育实践研究的时代意义:即农村弱势少年儿童教育实践研究与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弱势少年儿童教育实践研究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农村弱势少年儿童教育实践研究与和谐社会;农村弱势少年儿童群体的教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5.
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思维已成为21世纪个体的必备素养。近年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从儿童早期培养计算思维的重要性,从小开始培养儿童的计算思维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然而,当前尚未对学前儿童计算思维的研究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因此,本研究结合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对来自国内外核心数据库中的30篇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此全面地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计算思维培养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立足现状提出了对策与展望。  相似文献   
36.
幼儿乐观品格是幼儿对事态抱有正向期待的能够积极面对困难与挑战的精神与行动。培养幼儿乐观品格,有助于幼儿取得成就、获得幸福、增厚德行。作为一种深入内心的积极心境,幼儿乐观品格由里及表的由乐观信念与意志、乐观认知与思维、乐观情绪与行为三层要素构成。基于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幼儿乐观品格发展于“基阶”以守护幼儿纯质的乐观为目标,使幼儿适应于环境;“进阶”以培养幼儿理性的乐观为目标,使幼儿能应对问题;“高阶”以发展幼儿通达的乐观为目标,使幼儿可掌控自我内心。为培育幼儿乐观品格应坚持缺一不可、共同发力的三路一“道”:强化乐观行动力,培养幼儿积极投入的行为习惯;优化乐观解释力,发展幼儿正向认知的思维模式;深化乐观信念力,提高幼儿自信掌控的心理动能。  相似文献   
37.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城市流动儿童入学准备具有其特殊性,相关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通过随机和分层抽样法,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选取100名学龄前流动儿童及21名学龄前非流动儿童作为被试,进而运用儿童入学准备综合测评工具对被试进行逐一测评。研究结果表明:非流动组和流动组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总分(M非流动组=40.95±6.88,M流动组=31.17±8.96),即非流动组入学准备水平总分高于流动组儿童。在入学准备的5个方面测试上,流动组在动作技能维度总分略高于非流动组,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学习方式、认知与一般认知、情绪与社会性、言语能力等4个维度,流动组均低于非流动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或边缘显著。针对民族地区城市流动儿童入学准备中存在的问题,需加强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扶持,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坚持普及学前教育,持续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进程,完善学前教育入学准备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38.
乡村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当前乡村社会关系的快速变迁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准科层化倾向不利于政党政治的社会化基础建构,易造成执政党在乡村场域中的关系边缘化和治理悬浮化,消解这种边缘与悬浮风险的核心在于建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双向整合-理性嵌入”的践行群众路线的新机制。一方面,通过组织结构优化、精英下沉与精英吸纳以及选择性激励强化党的内部整合;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制度和价值的多维理性嵌入的方式整合乡村社会,在嵌入的过程中建构以群众为基础的治理资源、提升基层社会的治理技能以及培育村庄的政治社会化意识。在通过此机制综合分析农业农村部推介的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过程中,归纳出政党整合在村治创新中的核心价值是形成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为轴心、村庄多元主体有机参与的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此外,这种“双向整合-理性嵌入”机制的功能发挥依赖于村庄集体经济的发展、乡村简约主义治理的激活以及理性服务型政党的建构的三重支撑。  相似文献   
39.
离婚审判中保护当事人探视子女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离婚父母探视子女权利的法律制度在我国尚属空白。本文介绍了探视权的概念、特点并简要分析国外探视子女的法律规定及我国探视子女规定的历史和现状,并就设立探视制度、处理探视纠纷等提出具体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0.
采用GARCH族模型对深证成指总体及分阶段收益率的波动性进行统计拟合分析,指出深证成指的波动具有集聚性、持久性、显著的非对称性效应及阶段性特征。以深证成指价格达到最高点的时间点为分界,将整个样本分成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利好消息”对深证成指的冲击比同等程度的“利空消息”大;在第二阶段,“利空消息”的冲击比同等程度的“利好消息”大。这说明深证市场具有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