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台湾地区师资培育改革现况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地区自从1987年7月16日“解严”以来,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开放,面对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台湾“立法院”于1994年2月7日颁布了“师资培育法”,从此师资培育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改变了传统师资培育由师范校院负责的方式。本文谨就1987年之后台湾地区在师资培育方面的改革情况、由此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作慨括分析,并略述浅见。一、台湾地区师资培育的改革(一)政策与法规方面1994年以前,台湾师资培育皆采用一元化、公费、分发、中小学教育分流培养政策,自1994年“师资培育法”通过后,政策有了很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探讨农村弱势少年儿童的教育实践问题,具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学与经济学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农村弱势少年儿童教育实践研究的时代意义:即农村弱势少年儿童教育实践研究与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弱势少年儿童教育实践研究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农村弱势少年儿童教育实践研究与和谐社会;农村弱势少年儿童群体的教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关于学校德育过程的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近几年来大体有三种观点:一是不适当地夸大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把受教育者视为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客体。二是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这就是近几年来报刊杂志上流行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三是《德育学》(陕西教育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提出了要解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引自《德育学》第137页)一些文章提出了要正确处理好德育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早在30年代,夏尊丐先生就提出了“语感”问题,认为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学的基础。继后,不少语文教育家均对此有所阐述。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①吕叔湘先生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②虽然语感的训练如此重要,但中小学语文教学界并没有把语感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教学实践中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政治课、知识课或支离破碎地分析字词句、剖析段篇结构的现象还较普遍。纵观近年的语言教学改革,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虽然有一部分客观上有利…  相似文献   
5.
继续教育与人才成长刍议余柏民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陈代谢,使得人才的成长不仅需要接受系统的教育,而且需要接受多次教育、回归教育,乃至终身教育。因此,人才教育学既要研究人才成长与教育培养的关系,还应该研究人才成长与继续教育的关系。为了认识继续...  相似文献   
6.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学生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体现教师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中国古代许多杰出的教育家都很关心和热爱学生,因而赢得了学生的无限崇敬,形成了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所以,吸取和改造中国古代丰富的爱生思想,对于加强教师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建设,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