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68篇
  免费   643篇
  国内免费   177篇
管理学   16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39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53篇
丛书文集   3138篇
理论方法论   828篇
综合类   16284篇
社会学   961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930篇
  2013年   1012篇
  2012年   1378篇
  2011年   1548篇
  2010年   1344篇
  2009年   1481篇
  2008年   1751篇
  2007年   2433篇
  2006年   2205篇
  2005年   1652篇
  2004年   1284篇
  2003年   1184篇
  2002年   949篇
  2001年   769篇
  2000年   407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辛亥革命肇始,中国思想文化多元的局面得以形成,并造就了沈从文文艺创作的辉煌。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等诸次重大社会变局有着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所形成的社会政治生态使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多数时间呈现出由多元向单一的走向。特定的社会政治生态使自由知识分子逐渐边沿化乃至于消失。沈从文创作理念、艺术风格与主流文艺标准的冲突过程以及挣扎沉浮的人生轨迹,显示出20世纪中国自由知识分子一个时代的缩影。沈从文个体经历折射出的普遍意义,或可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作出可供参考的注脚。  相似文献   
992.
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1]我们怎样面对和思考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哲学、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角度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993.
母爱的缺失和找寻循环贯穿于杜拉斯的一生,由此形成的“母性情结”反映在写作中,使得其文本中的母亲形象表现出偏执、扭曲、神圣、慈善等多面性的母性特征。杜拉斯的母性情结及其文本中的母性书写体现了作家对父权文化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994.
杨东莼的《本国文化史大纲》是我国一部较早的唯物的文化史著作。本文着重分析了杨著唯物的文化及文化史观 ,并对其运用马克思主义“五社会形态论”进行文化史分期加以探讨 ,同时指出杨著在文化史研究上的意义及其理论构架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995.
实现和谐发展的价值目标,自觉调整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必须构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平等发展价值观、整体发展价值观,它们彰显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关怀、伦理原则、理念升华等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996.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内容,建设和谐校园必须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可以为推进高校的各项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该文阐述了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实施途径以及建设和谐校园文化需要把握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997.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在现阶段,充分就业是保持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柱之一。由于受人口基数、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就业问题是我国一个十分迫切和现实的社会问题。充分就业对于实现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公正、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确保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们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好就业攻坚战。  相似文献   
998.
多元文化主义对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文化主义关注的核心焦点是族裔文化多样性和族裔少数群体权利保护的问题,它的发展过程就是对族裔少数群体权利保护的建构过程。贯穿多元文化主义建构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逻辑始末的线索就是族裔少数群体的三重身份问题:差异公民身份是多元文化主义建构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事实基础,公共公民身份是建构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政治逻辑,而文化成员身份则是建构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道德空间。族裔少数群体权利不仅保护了群体内的个人自由,而且还可以促进群体间的平等关系,它是对公民权利的有效补充。多元文化主义建构族裔少数群体权利具有突破性的积极价值,同时也存在潜在的结构性危险,它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999.
论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平等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存在明显的不平等,成为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界定了平等的主体、内涵、外延及平等的保证等基本概念,阐述了人类社会各阶段的平等形态,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平等及共产主义社会的需求平等,提出了有关生存的公共服务供给平等、有关发展的公共服务供给平等和有关享受的公共服务供给平等的平等外延分类。分析了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提出了改善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平等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知行统一"、"继承与创新"相协调、"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统一等原则。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