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5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78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115篇
人口学   29篇
丛书文集   739篇
理论方法论   214篇
综合类   3235篇
社会学   132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马顺道  李永建 《管理学报》2006,3(3):269-272
依据组织学习理论,对学习历史事件法进行了改进。由于企业的经验知识不完全等同于隐性知识,学习历史事件法同样不能直接应用于隐性知识的转化,为此,提出了适合隐性知识转化的改进型学习历史事件法。改进充分考虑了隐性知识的特征,并专门对隐性知识和经验知识进行了区分。同时,改进的学习历史事件法充分考虑了企业应用的可操作性,保留了量表的形式。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MIS项目开发中,对新改进的量表进行了定量解析。  相似文献   
72.
马栏革命根据地革命形式的不断壮大,为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党组织通过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推进师范学校教育、举办干部培训班等途径,对干部开展了有效的业务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理论教育,培养了一支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形成了红色“马栏精神”,也为全国红色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批优良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73.
信任对 CSA 经济的可持续至关重要。 文章基于信任建立过程和信任发展的阶段性理论,通过单案例的研究方法探讨如何构建社区支持农业中的消费者信任。 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信任的建立分为初始信任与持续信任两个阶段。 在潜在消费者的初始信任阶段,直接或间接关系、公开的信息、农 场主特征和消费体验会引发消费者的计算过程、转移过程、预测过程、意图过程和能力过程而建立消费 者初始信任。 在会员的持续信任阶段,用户体验和社会联系会引发消费者的预测过程和意图过程而维 持会员对农场的信任。  相似文献   
74.
对大遗址管理而言,我国正稳步推进的城镇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回应这些机遇或挑战,“十一五”前后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寻求大遗址管理体制中管理架构和机构的部分突破。这些突破对大遗址保护已经或正在产生积极影响,但也面临着政策不具普适性、无法根除原管理框架痼疾等困境。促成大遗址保护需求与规划的衔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大遗址管理,是突破困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5.
The Chinese road has deep historical roots. Its most striking feature is that it is marked by historical continuity rather than rupture, and the main force behind this continuity is its intrinsic dynamism and vitality. Unlike the paradigm of Eurocentrism or “Discovering History in China,” the comparative analytical paradigm discovers China through long-term comparisons with corresponding countries in the same time and space in an effort to find positive elements i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road and to refute the long prevalent theory of Chinese stagnation. Seen over the course of world history, the impetus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s most brilliant agrarian civilization was endogenous. This impetus was not a momentary “explosive force” but a sustainable institutional drive whose main constituents were the independent farming household, endogenous government capacity and adaptive national governance. In addition to the main theme of “permanent change,” Chinese development had a secondary theme of “cyclical change” which cannot be ignored. The roots of Chinese development are buried deep in the genes of this agrarian nation in the form of sticky institutions, bureaucratic inertia, arbitrary power, etc. Historical continuity provided a foundation for China’s creative r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in modern times, ultimately laying down a socialist developmen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lthough this remains an unfinished relay process.  相似文献   
76.
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特有文化形态的依托和我体。能否挖掘、保护、梳理好历史文化资源,关系到城市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关涉到城市未来的发展与走向。历史文化资源,不但要挖掘、整理、保护,更要优化。优化历史文化资源,就是在文明的大背景下,系统梳理历史文化资源,理清历史发展脉络,理清文明发展足迹,理清优秀历史文化传统,进而树立鲜明的城市文化形象,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77.
《圆圆曲》是吴伟业七言歌行的代表作之一。明末清初动荡的社会背景,陈圆圆风雨飘摇的身世遭际,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也赋予了该诗巨大的历史价值,故历来此法备受关注,研究成绩斐然。本文梳理了相关研究资料,试图从其历史真实性、创作时间、主题意旨、艺术手法,及与《长恨歌》等同类诗作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对近三十年来《圆圆曲》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期在总结中理清脉络,进而寻求新的学术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78.
避讳学是一门研究避讳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应用的边缘学科,历史悠久、文献丰富、成就巨大是我国避讳学研究的最显著特点。伴随一部避讳史,也有一部中国避讳学史。中国避讳学史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是避讳史料学时期——先秦至明代,二是避讳学的萌芽期——清代,三是避讳学的形成期——近代,四是避讳学的发展期——现代。  相似文献   
79.
今文《尚书》之《尧典》叙述尧观象授时、举贤任能、巡狩四方等事迹,树立了高大光辉的明君形象。从其材料来源、思想观念、语言形式及战国典籍的征引等多方面来看,《尧典》应编成于春秋时期。其编者应是孔子,春秋时代官学下移、私学兴起,讲史之风盛行,孔门以讲史教学,故孔子有编辑旧史佚闻之举。从文体方面来看,《尧典》以人物为中心,以事件为骨干,与《商书》、《周书》誓、命、训、诰诸体差别较大,具备了“传记”的诸种因素。  相似文献   
80.
ABSTRACT

Malaysia is one of the multi-ethnic, multi-cultural and multi-religious countries in Southeast Asia. Due to the pluralistic nature of Malaysia, it has a political structure based on ethnic politics. The ethnic preferential policies affected most domains of this country.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amine the origin and background of ethnic politics in Malaysia.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ethnic politics originated during the British colonial period, it became a tool used by the Barisan Nasional for the legitimacy of regime. Moreover, ethnic politics in Malaysia today is intertwined with religion. Besides, there is the dilemma of the choice between the interest of certain ethnic group and national interests. However, with the opposition coalition Pakatan Harapan won the election in 9th May, UMNO-led BN lost power and interrupted its 61 years control, which leaves us an interesting topic to think about the future of Malaysian ethnic poli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