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1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陈映真是一个对社会充满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小说《山路》体现了他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基督教教忘我的“救赎”精神,折射出了作家他对社会理想和爱情的深刻思考,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蕴涵。  相似文献   
42.
《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Humanitarianism)的角度揭露了封建贵族的邪恶。以这一小说为蓝本,从人道主义的概念出发,详细阐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辩证地分析了其人道主义思想的时代进步性、局限性及其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3.
在传统的《尤利西斯》批评中,布鲁姆总是被看作一个与现代世界格格不入的角色。本文通过对有关章节的分析,认为布鲁姆是神权统治崩溃瓦解的产物,是世俗化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人物,他集中体现了人本主义现代人的乐观、宽容、博爱等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44.
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国情尚缺乏本质性的认识 ,鲁迅留日时期对域外文化的选择菁芜并存 ,并不完全符合时代的需要。 10年沉默 ,经过痛苦的观察与思索 ,鲁迅的认识发生质的飞跃。他抓准了反封建这一时代的主题 ,并根据这一主题的需要对早年的域外文化选择进行了调整 ,从而对中国文化的改造与更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5.
论中国当代慈善事业参与主体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认为慈善事业的组织基础和实施主体是民间非盈利性公益社会团体 ,我国当代慈善事业参与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首先 ,慈善机构和人道主义救援组织是我国慈善事业的骨干力量 ;其次 ,其他非盈利性公益社会团体、某些事业团体、宗教组织是慈善事业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多元主体的参与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大程度上开发和利用社会的慈善资源  相似文献   
46.
冯皓  冯宜萍 《殷都学刊》2007,(3):110-113
让—保罗.萨特是二十世纪法国声誉最高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其学说对法国及整个欧美的思想文化界曾产生深刻影响,至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对萨特之存在主义下的文学和美学两个范畴进行探究,针对萨特文学作品里的自由意识和哲学思辩的美学意义给予了分析。  相似文献   
47.
对实践的探讨已经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战场.在当今哲学界,人们或把实践看成是主观客观化的活动,或具体化为生产活动,或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本文力图从葛兰西的文本出发,解读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实践哲学包含三个维度:历史、人和关系.实践哲学是绝对的历史主义、历史的辩证法和历史的绝对的人道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48.
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人道主义是一种突出人的尊严和内在目的性的价值观,它经历了从消极到积极的变迁;人道主义价值借助公平原则、需求原则作用于社会保障权,需求原则具有相对于公平原则的优先性;在社会保障领域,国家正在把原先由它独自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公民社会,即各种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性团体,但国家权力仍然是实现社会保障制度人道主义价值的基石。  相似文献   
49.
20世纪中国人道主义文学走过了独特的话语流变之路。文学功利化的政治文化心理,极大地制约了人道主义在中国文学中的发展历程,使其呈现出显隐起伏的流变形态,及理性与非理性思维下独特的诗情结构。  相似文献   
50.
“以人为本”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的唯物史观以及其后的推进,是以“以人为本”的“主客体互补”的模式为轴线的。列宁和斯大林的哲学存在的问题是偏离了“以人为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毛泽东一方面是有中国特色的人道主义即仁道主义的奉行者,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公然批判人道主义。“四人帮”恶意批判人道主义,从理论本质上表现了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道主义的彻底背叛。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