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1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在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三部重要小说中的三个神父形象──克洛德、卞福汝、西穆尔登,均有不同的人道主义内涵。本文揭示了这三个神父形象所体现的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不同层面,及其某些特征和思想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2.
“人文精神”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应当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 ,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 ,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53.
志贺直哉与武者小路实笃同为"白桦派"的旗手,然而对于密友倡导的轰动一时的"新村"运动,志贺直哉却三缄其口.这种沉默应如何解读,本文拟从志贺文学"同情"主题作品群切入,探寻志贺直哉的"新村"认识.  相似文献   
54.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领袖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以冉阿让一生的经历为线索 ,反映了 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的丑陋与偏见 ,表现了人生的苦难与悲哀。作品通过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宣扬了仁爱万能的人道主义理想 ,歌颂了光明战胜黑暗的伟大力量。小说还通过滑铁卢战役和 1832年的巴黎街垒战探讨了人道主义与战争暴力的关系。小说将真实刻画与大胆想象相结合 ,具有十分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其史诗般的叙述风格与高昂、激烈、热情的语言格调 ,加上强烈的政论性 ,共同构成了《悲惨世界》丰富多彩的艺术空间。《悲惨世界》是浪漫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也是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进行某种结合的最初尝试。  相似文献   
55.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German-American war relief for Germany during First World War, concentrating on the period of American neutrality, 1914–17. Based on financial ledgers, meeting protocols and the publications of ethnic organisations, it shows how German-American charity served as a force of mobilisation on behalf of the old fatherland after August 1914 even as American public sentiments turned increasingly hostile towards Germany. The article nuances common notions of American humanitarianism during the period of neutrality and broadens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German-Americans (and by extension, ethnic groups more generally) tried to balance political loyalty to their ‘hostland’ with emotional attachment to their ‘homeland’.  相似文献   
56.
扶弱济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孟的仁爱大同思想、管子的“九惠之教”、墨子的兼爱互利构成了中国救助弱势群体思想的重要源头。当前,救助弱势群体是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是构建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救助弱势群体可使广大人民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合作的力量,从而增强集体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57.
Misguided U.S. policies since 1980 have created a large undocumented population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Border militarization curtailed circular undocumented migration from Mexico, and Cold War politics precluded the acceptance of refugees from Central America fleeing violence and economic turmoil unleashed by America’s intervention in the region. Although undocumented migration from Mexico has ended, resources devoted to border apprehensions and internal deportations continue to rise, pushing an ever larger number of Central Americans into an immigrant detention system that is ill-equipped to handle them. Although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portrays the situation as an immigration crisis, what is really unfolding along the border and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n unprecedented humanitarian cross that in so many ways is one of our own making.  相似文献   
58.
阿尔都塞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科学主义的解释,并提出“认识论断裂”的学说来说明马克思早期思想和成熟期思想的差别,认为马克思思想经历了从人道主义意识形态向科学的转换。他以“认识论断裂”为立论基础,以此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试图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学说割裂了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思想之间的承接性,但其理论努力和探讨也提供给我们一种与众不同的对马克思历史理论的解释方法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9.
生态哲学不是"一般哲学"的具体应用,而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一种新哲学。西方现代发展观和进步观是一种"反自然"的发展观和进步观,人类需要"第二次启蒙"。西方传统人道主义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类需要第二次"人的发现",以"新人道主义"取代传统的旧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60.
刑罚人道主义是刑法学的本源性问题和现代刑法学的三大原则之一,在刑法学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刑罚人道主义的起源、内容以及在我国的刑罚人道主义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试图在理性的视野下揭示刑罚人道主义这个基本命题在刑法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